要治孩子“病”父母先“吃药”
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 王东华
通过多年的家庭教育研究,笔者认为,提高青少年素质的最好办法,就是提高监护人的素质,就是提高父母的素质,将家庭变成最好的教育单位,让家庭承担起不可推卸的教育功能。
孩子成长的问题,虽然表现在孩子身上,但根子却在成年人身上,在父母身上,要治孩子“病”,父母先“吃药”……
另外,提高监护人素质的关键一步是提高母亲的素质。从大量的家庭教育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由母亲造成的,母亲的问题大多是由父亲造成的,父亲的问题大多是由社会造成的。没有家庭的稳定就没有社会的稳定,没有家庭的健康也就没有社会的健康。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母亲教育。第一个层面是要让母亲认识到其对教育孩子的重大责任,要让她学会调动起父亲的积极性,同心协力地培养出好孩子。第二个层面是要让父母,尤其是母亲认识到,没有父母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孩子素质的提高,父母素质的提高是孩子素质提高的基础和前提。第三个层面是教育社会,全社会都应该为母亲的成长提供条件,让母亲成为全社会最受人尊重的人。
笔者认为,要从战略高度认识父母教育尤其是母亲教育的重要性。为此,笔者建议将一些相关问题统一到母亲教育这一中心上,如女童的受教育问题、女性维权问题、遏制毒品及艾滋病蔓延问题等,劳动部门要拿出专门的经费对下岗女工给予特别的教育培训,让这些母亲把工作下岗当成教育上岗的一个机会。
打开过度保护的“牢笼”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祁立刚
今天的孩子大多是在父母的过度保护下成长起来的。这种过度保护将严重干扰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
首先,过度保护往往会造成孩子人格发展的严重缺陷,对家长产生过分的依赖心理,缺少自信心和独立性,优柔寡断;第二,独立生活能力差,通用知识面狭窄,操作能力低下,行为幼稚,起码的个人生活都难以料理;第三,社会适应困难,社交无能,大多存在沟通障碍,无法与他人协作甚至无法和睦相处,难以参与社会或群体生活;第四,自我意识偏激,情绪情感脆弱,极易产生负向情绪,陷进持久的焦虑苦闷和抑郁的心境中不能自拔;第五,极度自我中心,对他人缺乏关爱,缺乏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报复心较重,且易产生盲目的攻击性暴力行为;第六,性心理发育发展不成熟,由于对父母的过分依赖,使爱心固着在父母身上,其进入青年期和成年期后的两性交往和婚恋过程中,将会产生许多问题。
对于儿童自理能力的教育培养,早期教育特别重要,而家庭作为早期教育的主要环境就更为重要。儿童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导引与熏陶,将为其一生的成长与发展打下一个健康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能”的基础;相反,若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缺乏良好家庭环境的支持,则极有可能受到阻滞、伤害,甚至埋下潜在的危险。在许多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方法对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发展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孩子总体发展和将来的成就。从现实生活大量事例来看,家庭教育功能性不良往往是造成儿童自理能力低下的主要因素。
儿童自理能力的培养问题,从个体与民族、国家的关系的角度来讲,关系到的不只是一个孩子、两个孩子,而是关系到整个下一代、关系到民族和国家未来的大事。
教育不能失去“幸福感”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 李钧
素质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施教者的“素质”,家长的修养尤其需要加强。
一个合格的家长必须时时自问:我想让孩子养成哪些素质?这些素质我自身是否具备?
一个合格的家长必须回答这样一个问题: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前,你要注意以下事件:某国家级科研机构的博士后跳楼身亡,某知名高校的著名化学家吞剧毒自杀,原因是“压力大”或没能得到某院士衔;某调查称,中国人普遍缺乏“幸福感”,也就是说大多数人是“不幸福”的……
一个合格的家长要思考,这种从名人到百姓的“不幸”、“不幸福”,是否会使孩子对生命产生一种虚无感?假如孩子此时问你“活着是为什么?”你该如何回答?
一个合格的家长应当明白,如果只注重分数而不注重素质,那么孩子今天可能会考取高分或进入一所名校,但是你无法保证他将来的幸福。
一个合格的家长应该与学校和社会一起,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为“幸福感教育”!教育如果失去了“幸福感”这个核心,都是失败的教育!
摘自:《中国教育报》 2005年11月29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