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教书育人楷模莫振高:"乞讨校长"为贫困学子点亮灯

2011-09-19 来源:新华网收藏

资料图片:只要有课上,莫振高整个人都会精神焕发。 韦喜凤 摄(图片转自: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

  新华网南宁9月19日电(记者 张莺)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被外界称为“石山王国”,这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广西却有着“全民重教”的美誉,都安高中更是一所连外地人都急着把孩子送去的有名中学。

  莫振高,都安高中的校长。瑶山里关于教育事业的传奇故事,有他浓重的一笔。今年教师节前夕,他被评为“2011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60多万人口,年均财政收入3个亿……瑶乡都安九分石头一分土,那里的农民在有限的自然条件下生存,贫困阻挡着当地不少孩子实现读书梦。都安高中70%的学生来自大石山区,部分学生家庭极端贫困。

  要走出大山,只有拼命读书。这种“不放弃”的精神和全民重教的氛围,直接带来都安高中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学校连续20多年有学生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牌高校。

  今年54岁的莫振高是一名壮族语文教师,后担任都安高中校长。在教学生涯中,莫振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对民族班同学施行“双语教学”,对于现代汉语解释、理解不了的问题,他辅助以壮话、瑶话,直到让同学弄懂为止。

  来自山区的韦吉珠曾是莫振高的学生,刚入读高中时他不能流利讲汉语,莫振高从日常生活用语开始,一句一句地教。后来,韦吉珠不但能流利地说普通话,还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

  然而,除了是一名优秀教师之外,莫振高还被称为“乞讨校长”。
 
  从小父母双亡、由姐姐抚养成人的莫振高,一直对贫困学生格外用心和动情。他说,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后,读大学的费用增加,从家门到校门这段“路”,成了很多寒门学子难以跨越的鸿沟。

  “十多年来,每当高考结束,我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又有一批学生考上了全国名牌大学,从此可以享受优势的学习资源;忧的是这学怎么上啊?”莫振高说,当看到领取了录取通知书而在街头徘徊的同学时,他的心在流泪。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莫振高学会了“化缘”。每年高考结束后,他带领学校老师带头为贫困生募捐,积极联系慈善机构、企业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等捐助贫困生。

  莫振高告诉记者,在以往暑假“化缘”期间,他在都安县城无论是见到上级领导,还是个体老板,第一句话往往是“我的学生考上了大学,上学没有路费,帮一把吧!”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曾遭到别人的误解与奚落,但都一笑而过了。

  从担任普通教师到后来担任都安高中校长,莫振高连续资助了近300名贫困生。他和他的团队先后筹集到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1.8万多名贫困生完成学业,实现了“一个都不能少”的愿望。

  “人们送给我一个绰号,叫‘乞讨校长’。听到这样的称呼,我从不感到羞辱,因为这‘乞讨’不是为我,而是为了我的学生,为了我的瑶族同胞。”莫振高说。

  都安高中的不少其他教职工也受莫振高精神感染,跟着为学生“化缘”。学校教师韦喜凤不但自己资助贫困学生,还曾拉亲朋好友为学生的求学路助推一把。

  近40年的教师生涯,莫振高曾拒绝过到县委县政府任职、放弃过调动到广州等沿海发达地区的机会,留在了瑶山当一名贫困学子的“点灯人”。

  在“莫振高”们的栽培努力下,都安的学生不负众望。从1993年以来,都安高中升学率逐年上升,2000年升学率达到93.75%。

  “近代学者夏丏尊说过这么一句话: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的教育,犹如没有水的池塘。而我要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莫振高说,他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瑶山这片生他养他的热土。为了更多的瑶族同胞走出山门,他愿意默默奉献到永远。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