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高提案〔2021〕169号
您提出的《关于我国高校普遍开设“中国语文”为青年学生必修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教育部高度重视中国语文相关教学质量标准和课程建设,推动高校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一是完善相关教学质量标准。在本科教育方面,2018年发布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师队伍、教学条件等方面要求,推动高校将“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学写作”等课程列入中国语言文学类相关专业必修课。在职业教育方面,2019年印发《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明确提出高等职业学校应当将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列为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确保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应当不少于总学时的1/4。
二是加强相关课程建设。2019年起,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认定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武汉大学“文学欣赏与批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经典导读”等课程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引领带动全国高校相关课程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三是加强相关教学改革。在本科教育方面,推动高校加强“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完善课程模块,优化课程内容,加强教材建设。如,清华大学面向全校大一新生开设“协作与沟通”必修课,引导学生培养写作能力,提升文学素养;南开大学成立语文教育研究中心,编著“大学语文”新形态、立体化的教材,建设“大学语文”门户、教学论坛等师生互动的教学平台;复旦大学将“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作为公共课程七大模块之一,通过阅读中国文化经典,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在职业教育方面,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评选出《先秦文学单元》《品古韵经典 乘诗意还乡》《“漫”说经典,写“疫”人生——大学语文的审美与应用》等一批高职语文公共基础课程获奖作品,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引导各高职院校深化“三教”改革,探索高职语文课堂革命。
下一步,教育部将持续引导高校加强中国语文教育,提高相关课程建设质量,加强相关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为建设文化强国输送高质量人才。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1年10月15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