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4421号建议的答复

教高建议〔2021〕89号

  您提出的“关于逐步实行‘免费医学生教育政策’改革的建议”收悉,经商国家卫生健康委,现答复如下:

  医学教育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视医学人才培养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多措并举,加快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

  一、关于确立“免费医学生教育政策”并加大政策保障力度的建议

  近年来,教育部会同卫生健康部门,加大面向基层的医学人才培养力度,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输送了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有发展”的高水平医学人才。

  (一)强化面向农村基层的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

  2010年6月,教育部与原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意见》(发改社会〔2010〕1198号),正式启动了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并提出“两免一补”(免学费、免住宿费、补助生活费)政策,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医疗卫生人才。2011年以来,教育、卫生、人社、财政等有关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关于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就业安置和履约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从招生录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就业安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薪酬待遇及履约管理等方面形成了推动改革的政策合力,明确提出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推进农村基层本地医学全科人才培养。

  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至今,全国先后有30个省份开展了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共有113所东西部高校承担了培养任务,其中包括兰州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共建高校。中央财政累计为中西部22个省份3万个乡镇卫生院培养了近6.4万余名定向医学生。2015-2020年顺利毕业并履约近3万名定向医学生,专业包含临床医学、中医学等专业,他们的工作岗位均基本得到落实,有效缓解了基层卫生人才短缺问题,为施行分级诊疗制度奠定了人才基础。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招生培养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21〕18号),明确提出2021年中央财政支持高等医学院校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培养订单定向免费五年制本科医学生共计6499人,持续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补充全科医学人才。

  (二)做好定向医学生就业安置和履约管理

  为充分发挥定向医学生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作用,国家卫生健康委持续加强定向医学生的就业安置和履约管理,指导各地贯彻落实《关于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就业安置和履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科教发〔2019〕56号),将定向医学生就业安置和履约管理情况作为深化医改的重点任务,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保障定向医学生的合理待遇。

  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卫生健康部门对定向医学生政策进行完善,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需求,合理确定培养规模,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您提出的“在现行面向基层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的基础上,开展‘免费医学生教育’试点,由国家设立专项,免除临床医学、中医学等专业学生的学费、住宿费,发放生活补助。”政策建议属于重大政策调整,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认真研究论证。

  二、关于将免费医学生教育改革与面向基层培养紧缺人才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统筹结合的建议

  (一)改革定向医学生人才培养模式

  2012年,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积极支持承担免费医学生培养任务的高校开展面向基层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在改革试点工作取得经验的基础上,2015年,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15〕6号,以下简称《意见》),对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作出了进一步部署。

  《意见》进一步提出了改革免费本科医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一是完善免费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培养适应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服务基层群众健康的意识,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备解决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和地方病等疾病的基本诊疗能力和相关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毕业后经全科专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能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全科医疗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二是优化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提出要根据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要求,优化课程设置,统筹安排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医学课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加本地区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地方病的诊疗防控、中医学(民族医学)常用诊疗技术和计划生育技术的教学内容,加强全科医学理念和专业素质培养,构建与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三是加强免费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提出改革临床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基层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增加免费医学生到县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公共卫生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见习、实习时间。

  (二)加强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

  2018年,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4号),明确要求深入推进“医学+”复合型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改革。2018年,教育部会同六部门印发了《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8号),在原来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计算机五个学科的基础上,增加基础医学等学科,目标建设260个左右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探索拔尖人才培养的中国模式。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34号),明确提出支持有关高校设置交叉学科,促进医工、医理、医文学科交叉融合,加快“医学+X”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同时,教育部还支持培养单位试点“医学+公共卫生硕士(MPH)”双学位项目,鼓励全日制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等医科研究生兼修MPH,培养医防结合复合型人才。

  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卫生健康部门进一步强化医教协同,根据基层卫生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不断加大医学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关于将南华大学作为国家“免费医学生教育改革”样板高校的建议

  近年来,教育部积极支持南华大学医学教育改革发展,支持学校新增了儿科学、医学信息工程等医学相关专业,优化了学科专业结构。2019年以来,在本科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中,支持南华大学开展临床医学、护理学、预防医学、药学、卫生检验与检疫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强化了专业内涵建设。

  下一步,教育部将支持南华大学以新医科建设为统领,切实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在免费医学生培养方面继续进行探索,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教育部

2021年9月14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