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部司局机构

国家发展规划与高校规划工作

2005-06-29收藏
                                        重庆大学副校长      陈德敏
    前  言
    进入21世纪,在中国高校数量增长、学校调整合并、学校整体发展、社会和学生提出更高要求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正处于一个发展的转折时期。规划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特别是重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知识传授)与科学研究(知识创造)的双重国家队,具有了较大的“体量”实力和较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与空间。
    但高校离国家、社会及民众的要求有差别,体系、质量、机制的规范与适应性都有很大差距。适应国家需求,把握前进方向,认清发展途径,规划成为关键因素之一。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认识高校规划?如何与时俱进,做好规划工作?
    一、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面部署从“计划”到“规划”
    国家计委制定全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有五十年历史,从“九五”计划以来,指导思想、规划内容、规划体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突出了规划的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十五”计划的制定在探索新的规划体系、创新规划方法、规范编制程序、提高透明度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十一五”期间,在整个规划的理念和规划的体制与内容方面将发生更新的变革。从“十一五”开始将五年计划改成“五年规划”。各地区、各部门编制的“五年计划”也将改为所属地区或领域的规划。
    在“十一五”规划编制中,要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继续深化规划体制改革。
    在规划理念上,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规划体系上,要探索形成功能清晰、衔接协调的规划体系,在继续搞好重要领域专项规划的同时,把编制和实施区域规划放到突出重要的位置。
    在规划内容上,要强化政府履行职责的领域,弱化市场调节的领域;要增强规划的针对性,突出有限目标和重点任务;要从实际出发,科学务实的编制规划,力戒空话、套话。
    在编制程序上,要建立规范化的民主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以及备案和评估制度。要花大力气做好规划编制的基础调查、信息收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前期工作,不要把精力放在找响亮口号、提过高目标上。要坚决纠正规划工作中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的错误做法。
    (一)新的规划特点
    出现了基本理念的变化:
    1.“十一五”规划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2.指导思想的新特点概括为:“全面、统筹、和谐”六个字;
    3.实现做到四个统筹(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地区之间、人与自然)。
    (二)强化总体规划的功能
    1.突出行动纲领的作用;
    2.总体规划调整和精简,但充实公共服务等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内容;
    3.强化空间指导和制度创新。阐明政府如何通过完善体制、健全法制、制定政策、维护市场秩序等,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二、对高校发展规划制定的重要启示
    1.学校规划的作用: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是自主办学的工作指南。
    2.规划的基本特征:为目标服务,指发展出路,理工作思路。
    3.规划编制的创新:适应时代需求,分析新变化,寻求新思路,提出新举措,开创新局面。
    4.规划的内容要求:方向明,路径对,策略新,措施实。
    5.实事求是地处理好以下关系:个性与共性;质量与数量;重点与全面;特色与水平;有所不为与有所为。特别提出来要处理好的是:国家目标、高教事业与学校目标、自身完善的关系。
    6.高校规划是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制定的,反过来也要“管”学校和对学校有约束的功能。
    7.重点高校的规模一经确定,数量适度增长,办学的着力点转向:一是教育质量与水平;二是重在学科建设与特色;三是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发展需要;四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营造校园内科学、民主的学习与学术研究环境。
    三、高校规划中的初浅建议
    初步分析现在各高校制定的规划,总体来讲能把握全局,有高度,也反映了本校的学科特色,具备一定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但是也存在不足与差距:办学目标趋同,部分指标过于超前,评价检验标准不清,忽视校级约束。
    1.需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大学规划的突出地位和作用。规划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顶层设计。
广义而言,规划是某工作领域中一定时间段内发展诸因素的综合谋划与部署。包括:规模数量、水平质量、条件支撑、投入来源、制度保障的分项设计与综合。
大学发展战略规划既是一种带全局性的总体发展规划,亦是一个基层教学机构的工作指南。战略规划不只是规划的制定,还包括战略规划管理、实施与评价等工作环节。
一个完整的发展战略规划应该把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管理、战略调整等有机结合起来,使战略规划真正具有实践特色,具有可操作性。战略规划既要提出明确目标,又立足于思路和框架,不宜过细。
    2.在坚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引下,调动学校的办学积极性,通过规划,发挥自主办学的作用。高校规划具有一定的规章性和稳定性,调整必须要经过一定的规范程序。
    3.规划总是不完善的,必须与时俱进,动态调整。一是通过年度计划和重点专项计划来调整和丰富整体规划,三者共同构成学校规划工作的整体内容;二是有校领导分管,确定精干的专职部门进行跟踪分析。对重大问题进行实时研究,提出决策建议;三是在新的形势下把规划工作作为学校的日常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解决规划与日常实际工作脱节的普遍问题,加强二者的紧密结合,发挥规划工作在高校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的应有作用。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