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互动

网友:在基础教育统计(年报)中是怎样进行小学和初中入学率计算的?

2008-12-08收藏

  问题:在基础教育统计(年报)中是怎样进行小学和初中入学率计算的?据有关人士讲的计算方法是--如某县7-12周岁人口是5000人,在外就读人数是3500人,外来就读人数是1000人,在进行小学入学率计算时公式为:小学入学率=(在本县就读人数+外来就读人数)÷学龄人口总数(7-12周岁人口总数)×100%即(1500+1000)÷5000×100%=50%这种计算方法对吗?

  答复:从您的问题看您一定是一个关心教育事业发展,且对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和教育评价熟悉的人士。现对您提出的问题回复如下:

  一、 小学入学率

  小学入学率分为毛入学率和净入学率。目前,我国对外公布的是小学净入学率。对全国而言,由于我国各地的入学年龄和学制都不完全统一,所对应的学龄段人口不一样, 计算时,我们采用的公式分别是:

小学净入学率   =

小学在校学龄人口数

×100%

小学校内外学龄人口数

  数据来源:小学综合统计报表311表,分子为甲3,乙01项(小学在校学龄人口数);其分母为甲1,乙01项(小学校内外学龄人口)。

小学毛入学率   =

小学在校学生总数

×100%

小学校内外学龄人口数

  数据来源:小学综合统计报表311表,分子为甲7,乙01项(小学在校学生总数);其分母为甲1,乙01项(小学校内外学龄人口)。

  对于一个县而言,如果这个县所有学校的学生入学年龄和学制都是统一的,那么,您可以采用信中提及的计算办法。数据来源同上。

  二、初中毛入学率

  目前,国家对外公布的是初中毛入学率。计算公式为:

初中阶段毛入学率 =

初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

×100%

12-14岁年龄组人口数

  初中阶段包含普通初中和职业初中。数据来源:分子为普通初中综合统计报表311的甲5,乙01项(普通初中在校学生数)和职业初中综合统计报表311的甲3,乙01项(职业初中在校学生数)之和。分母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2-14岁年龄组人口数。

  以上给您介绍的是国家在计算小学和初中入学率的计算办法,供参考。若您还有疑问或需要沟通,亦可电话联系我们,电话为(010)66097590。

  另,附上 “中国教育评价与监测统计指标体系” (原国家教委1991年4月颁发)中关于净入学率和毛入学率的计算办法,供参考。

学龄人口净入学率 =

某一级教育学龄人口中入同一级学校的在校生数

×100%

某一级教育学龄人口总数

  在校学生数系指在同一级上学、已毕业或在更高一级学校上学的学生数。如:计算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时,“在小学生数”包括初中学龄人口中在初中或更高一级学校上学的和虽不在校但初中已毕业的人数。

  该指标表明特定的学龄人口受到相应等级学校教育的比重,而前一个指标“学龄人口在校率”指标值其在校学习(不管是否达到相应的等级)的比重。 

毛入学率 =

某一级教育在校学生总数

×100%

某一级教育学龄人口总数

  如计算小学学龄儿童毛入学率时,某一级教育在校学生总数指小学全部在校学生数,某一级教育学龄人口总数指小学学龄人口总数。学龄人口的计算,必须与现实学制相一致,如小学六年制,7岁入学,则相应的学龄人口为7~12岁的人口数;又如小学学制虽由5年改6年,但实际上还没有六年级,则学龄人口仍应按7~11岁计算。 

   (责任编辑 张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