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

新余高等专科学校全方位育人 积极探索语言文字工作新平台

2010-01-19收藏

教育部简报〔2010〕第9期

  近年来,江西省新余高等专科学校推出以聆听、感悟、背诵(考核)中外文学音乐经典为主要形式的校本课程《沐浴经典》和以导师制为基础的“三年百篇”写作计划,构建了普通话推广、规范汉字书写、思想道德建设、人文素质、心理健康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教育工程,在语言文字工作上走出了一条新路,为“两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学校还在课程设置、师生考核标准中列入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充分发挥人才优势为地方语言文字工作提供服务。

  ――开设校本课程“沐浴经典”。学校认为聆听、感悟并思索经典有助于改变传统单一的普通话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名家的示范朗诵中学习普通话,变视觉想象为听觉感悟与视觉想象相结合,充分发挥“文以载道”教育功能和朗诵艺术声情并茂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聆听、感悟名家名诵名曲(唱),“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特殊教育功效。2004年起,学校将“沐浴经典”课纳入各专业一年级教学计划,共32学时,为期一学年。学校除录制、发放配套教学光盘外,还将相关的艺术作品编辑成《沐浴经典――名家名诵名曲选粹》,在“沐浴经典”校园广播节目定时播出,并把这门课列入期末考试课程,将学生考试成绩与奖学金评选挂钩。

  ――推出“三年百篇”写作计划。“三年百篇”计划即要求学生每周撰写作文1篇,三年共写作100篇。在文体训练进度方面,要求大学一年级以自由文体写作为主,着手进行毕业论文的资料和构思准备。二年级结合本专业进行写作,三年级撰写应用文和毕业论文。该计划实行导师“驻班包点负责制”,每个班级按一定的生师比配备教师,共同负责学生写作评改和推荐书目的考核。同时,实行导师“双月轮换制”,充分挖掘各系师资优势,使学生受益更大。该计划以写作为中心,通过“导师制”集聚与此相关的因素和环节,构建写作、演讲、阅读、鉴赏、毕业试讲、毕业论文、写作主体的精神建设、钢笔字训练“八位一体”,各环节紧密配合的系统工程,实现了“教师、辅导员全员育人,学生在校三年全程跟踪,写作、人文、思想政治、心理健康等方面全面培养”的“三全”目标,构建“现代书院式”的教学场景,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

  ――多位一体,将语言文字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及管理全过程。学校师范专业均开设了普通话训练、教师口语及汉字规范训练等课程。全校开设了普通话知识与训练、演讲与口才、语言艺术、影视视听语言等多门语言类公选课。对师范类专业以及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普通话达不到合格标准者,实行缓发毕业证制度。学校规定教师“课堂用语采用普通话,力求准确、简练、清楚”,“板书用字规范、工整”, 教师“上课不讲普通话”视为教学差错;教师批改作业应“认真及时、用字规范”;教师考试命题应“语言文字规范、精炼、简洁”。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教学,语言清晰,板书规范无误”。毕业论文“字体工整,字迹清楚,行文流畅,用字规范,无错别字”。学校还提出:录用教师应“普通话标准(或有相应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在教师听课、学生评教、教案检查、作业批改情况检查等方面,学校也有较为明确的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

  ――积极服务地方语言文字工作。学校在几届推普周期间开展了以宣传、服务为主题的“推普农村行”和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等活动,主动深入学校服务地方。志愿者们自带扩音设备,在学校操场搭起简易舞台,表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推普节目,并穿插识字辨音、念绕口令、成语接龙等互动活动。学校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还给农村学生们传授普通话学习技巧,纠正他们容易出现的语音问题。目前,学校已在新溪中学设立了普通话推广实践教学基地。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和水平,每年推普周期间,学校都制作精美展板,在市内的繁华地段展出。内容包括推普周主题介绍、语言文字规范化基本知识介绍、新余市街道不规范用字举例(图片形式)等。向市民散发普通话宣传单和宣传手册,讲解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知识。该校教师总结的《新余人说好普通话的诀窍》被市语委列为推普周宣传单上的主要内容。

(责任编辑 傅佩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