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简报〔2010〕第24期
近年来,北京林业大学围绕生态文明、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需求,进一步强化办学特色,探索出绿色教育教学,绿色科学研究,绿色文化传播,绿色校园建设四位一体、相互促进的绿色大学建设之路。
――形成“知山知水,树木树人”办学理念,完善“红绿相映”育人格局。学校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北京林业大学”和“如何建设北京林业大学”的根本问题,认真总结50余年的办学经验,凝炼了“知山知水,树木树人”的办学理念,明确提出“引领生态文明,建设高水平林业大学”的目标。学校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6 号文件,完善以“红色”为育人基色、以“绿色”为育人特色的“红绿相映”育人格局;将绿色环保教育纳入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构建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有机衔接的绿色文化教育体系,推进绿色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取得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及一批绿色教育成果;成立全国高校唯一的自然保护学院,创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办了梁希实验班,实行“爱林”校长奖学金,鼓励学生学林、爱林,探索林业拔尖人才培养的新路;积极利用学院路教学共同体,为地矿、冶金、医学、航空等院校学生开办绿色课程。
――发挥学科优势,加大绿色科技创新力度,用绿色科研成果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学校通过“九五”和“十五”两期“211工程”建设,形成6大学科群,建设较为完善的绿色科技创新平台,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4项;整合优势学科资源申报“应对气候变化的森林植被恢复与可持续经营”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组织院士专家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等国家战略咨询研究,第一时间组织教师投身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后生态重建和“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的科技文撑;科学布局野外实验基地,在山西吉县、宁夏盐池、福建三明、河北承德和沧州等地建立了教学科研基地;组织森林经理,森林培育、水土保持等学科专家,与福建三明市,广西三江县、河南洛阳市和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单位开展深度合作,进行南方集体林区林权改革,油茶产业化技术研发;成立跨学科的林业产业发展、生态文明研究、应对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研究中心,出版《生态文明丛书》,编撰《中华大典•林业典》,发布我国首份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
――研究和传播绿色文化,开展绿色实践。学校建成了首批“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高举“绿色”旗帜,组织师生25年面向首都市民开展绿色咨询。连续13年开展首都大学生“绿桥”活动,连续3年发动全国青少年“绿色长征”接力活动,连续4年举行“服务首都新农村,撒播绿色新希望”首都生态林管护员培训,开展“绿色校园与生态文明”大型系列活动。发起成立中国青少年生态环保志愿者之家等环保组织,获15项国家级和国际环保大奖;在我国高校较早成立绿色传播中心,主办森林文化研讨会,生态文明高端论坛、全国公路生态绿化研讨会,建设以绿色新闻网、校报等为标志的绿色新闻媒体,编撰我国首套绿色传播系列丛书,获关注森林组织奖,新闻奖等几十项重要奖励。
――立足学校实际,构建绿色节约型校园,推进校园可持续发展。学校发挥专业优势,实施校园主体绿化景观规划,推动旧老绿地更新等十余项工程。校园绿化实现乔,灌,草合理配置,覆盖率达43%,校园植物种类209种。坚持与教学、科研结合,做好植物引进和配置,兼顾绿化景观效果和教学科研价值。发动师生开展绿地认养、树木挂牌活动,组织大学生编撰《校园植物志为》。从加强节能监督管理、组织制度建设、新技术应用和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等方面,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建设了中水处理站、绿色照明工程、楼宇节电工程等一批节能项目,实施水电指标管理。每年节约水电费支出300万元,节约天然气支出150万元,师生节能意识普遍提高。学校被评为“全国高校节能工作先进单位”,入选“北京市节约型学校建设优秀案例”,成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首都绿化花园式单位”。
(责任编辑 傅佩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