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简报〔2010〕第82期
2009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化金融之危为机,引进了IT巨头惠普、广达、富士康、英业达等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重庆市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基地全部投产后,每年将达到8000亿元左右的产值,成为亚洲乃至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近5年内,基地将需要30万左右的技能人才。2010年,重庆市组织全市210所职业学校与该笔记本电脑基地企业对接,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每年为笔记本电脑基地企业输送10万左右的技能人才。
――搭建“一个平台”。为做好行业联络和校企合作,重庆市建立了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行业主管部门联动、企业和学校参与的行业协调机制。自2002年中澳职教项目开展以来,陆续组建了电子、机械、汽车等8个行业协调委员会,并在市教委设立行业协调联络委员会办公室,抽调专门工作人员,加强与行业企业联络工作。2010年以来,市教委组织了多次为笔记本电脑基地输送、培养、储备人才的见面会、座谈会、研讨会、恳谈会,有力地促进了中等职业学校和笔记本电脑基地的对接工作。
――强化“一个纽带”。重庆市强化校企合作协议的纽带作用,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和笔记本电脑基地企业以协议形式约束双方。2010年4月,召开了全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年度工作会,笔记本电脑基地企业富士康、广达、英业达分别与培养水平较高、办学规模较大的重庆市农业学校、重庆市工商学校、重庆市机电工业学校等3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强调双方在人才需求预测、人才培养和储备、专业设置调整、课程体系改革、教师培养与培训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建立长效机制,实现校企双赢。
――抓好“三个一批”。一是组织专场招聘活动,为基地输送一批人才。市教委和笔记本电脑基地共同组织多家企业深入中等职业学校举行专场招聘会。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做好人才需求的宣传工作,详细介绍相关情况,引导毕业生在笔记本电脑基地就业。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积极创造条件,搞好服务,多方协调配合,确保双选活动安全、有序举行。二是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为基地培养一批人才。市教委确定万州职业教育中心等210所中等职业学校和笔记本电脑基地广达集团等3家企业开展合作办学、订单培养。基地企业依托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新招募职工的培养和在职职工的培训提高。各中等职业学校根据企业需求,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培训规模,按需开发、设计实践性教育与培训方案。该市教委强调,学校可根据实际,经审批机关备案后,实行灵活的学籍管理和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分层教学和分阶段教育。对经审批机关批准,实行校企合作的学校,可以根据企业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学校要构建教师的教学业绩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体系,注重产学研结合。三是做好长期发展规划,为基地储备一批人才。根据笔记本电脑基地发展需要,认真做好IT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规划,建立技能人才储备机制。采取边储备、边开发、边使用、边培养的办法,为笔记本电脑基地技能人才队伍积蓄后备力量。建立人才储备档案信息库,对储备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坚持为用而储,储用结合,储备笔记本电脑基地建设急需的中高级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实现三个“零距离”。市教委要求中等职业学校主动和笔记本电脑基地开展深度合作,探索更广泛的合作领域,逐步实现从软性合作向硬性合作转变,企业参与学校专业设置、课程确定到投入技术和设备;实现从单向合作向双向合作转变,企业参与办学,录用毕业生,向学校参与市场开发、技术进步和职工培训;实现从近期合作向长远合作转变,从满足企业暂时性、松散性合作关系转为建立稳定性和紧密性的长期合作关系。校企双方共同研究培养技能人才的课程体系,共同研究开发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材,共同选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师资,共同实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计划。逐步实现“专业设置与用工需求零距离、课程设备与职业活动零距离、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零距离”,增强双方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紧密性和有效性。该市教委还建立了职业院校和笔记本电脑基地对接的月调度制度,随时跟踪工作进展,加大工作指导力度,确保人才保障工作的落实。
(责任编辑 傅佩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