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

华中师范大学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推进毕业生优质就业

2010-05-13收藏

教育部简报〔2010〕第83期

  华中师范大学在毕业生就业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就业质量,优化就业结构,将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打造成学生职业发展中心、学校人才营销中心和学校事业发展信息反馈中心,不断提升教师的就业指导力、用人单位和学生的服务力、就业工作的反馈力,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几年来,毕业生中31%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就业,43%在副省级城市就业,22%的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建功立业。

  ――以“与学生一起成功”为理念,提升就业指导力。增强就业指导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一是积极参加国家级培训和赴国外、境外就业培训,培训工作纳入学校教师培训项目。二是实施“校本培训”行动,形成大学生职业发展辅导团队和求职就业能力辅导团队。三是建设有形课堂与无形课堂相结合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及公务员考试等多门课程,并向全体学生开放“职前教育网络学堂”。四是大力推进就业工作研究和教材建设。主编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系列教材(三册)等。五是就业指导常态化、多元化、制度化。通过“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工作坊”等载体,推进个性化就业指导。六是以“三赛两计一团一平台”为路径,培养学生的职场竞争意识和实战能力。“三赛”,即每年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求职简历制作大赛、模拟面试大赛;“两计”,即面向师范生的“以实习促就业计划”和面向非师范生的“就业能力提升计划”。“一团”,即每周组织大学生观摩团观摩招聘全过程。“一平台”,即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每年投入30万资金扶持大学生创业,目前已成功培育了30多个大学生自主创业团队。

  ――以服务学生为宗旨,提升就业服务力。一是每周举办“周五双选会”。这一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定期式、常态化、互动型的交流新平台,规模适中、招聘时间灵活、管理服务到位、签约成功率高,深受欢迎。二是实行节假日和双休日值班制,为毕业生提供“无缝对接”的高效服务。三是市场开拓做足“有用功”,提高有效性和针对性。根据毕业生就业地域意向调查,重点区域重点开拓。四是践行“四个跳出”,即跳出为就业而做就业、跳出小圈做就业、跳出就业部门做就业、跳出毕业年级做就业,创新就业服务模式。如建立市场开拓调研、就业指导服务、毕业生推荐、离校工作等一系列“全员参与”机制,组建并成功运行中南高师院校就业联盟,推进就业指导“前移”等。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就业反馈力。建立起“向学校反馈、向院系反馈、向毕业生反馈”的就业信息反馈制度,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改革发展服务。一是建立就业状况内参制度,供校领导决策参考。二是建立就业质量白皮书年度发布制度,成为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和就业指导的重要参考资料。三是建立就业市场调研“面对面”报告和反馈制度,让学生及与学生有关的部门充分了解市场、感知市场。四是建立就业状况与招生计划、专业设置等硬性挂钩制度。

(责任编辑 傅佩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