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简报〔2010〕第103期
自1990年起,天津大学根据国家的部署和新疆自治区的需求,开始承办新疆民族干部经济管理专业培训班,至今已成功举办25期。20年来,学校始终将这项工作作为一项战略使命和光荣职责,充分利用学校自身优势,培养来自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回等十几个民族的中青年干部1200余名,举全校之力服务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和边疆经济社会发展。
——将加强思想建设贯穿干部班学员培训全过程。学校将思想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每期新疆干部班均成立党支部、班委会,严格组织生活制度,定期开展政治学习。学校还精心挑选党性强、作风正、政治理论水平高、党务工作经验丰富的退休老干部担任思想政治辅导员,专门负责班级的思想政治工作,了解学员思想动态,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为学员答疑解惑,协助干部班党支部和班委做好学员的思想建设工作。学校领导也从思想上给予学员极大关怀,党政主要领导每次都亲自参加培训班的开学和毕业典礼,每逢新疆“古尔邦节”、“肉孜节”等民族节日,都和学员一起联欢,为他们解决困难。同时,学校利用干部班学员思想政治觉悟高、工作经历丰富的优势,充分发挥他们在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积极作用。2009年,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学校成立了民族团结教育宣讲团,邀请新疆班干部班学员作为宣讲团成员,为大学生做主题讲座,收到良好效果。
——结合学员需求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根据每期参加培训的新疆干部班学员的不同特点,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开设菜单式培训课程。目前,开设了七大基本课程模块,包括管理学与宏观战略、领导力与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技术与方法、法律法规、经济与金融、社会与文化等24门课程,以及辅修课程和考察实践,并进行动态管理,对所修课程进行针对性调整。在授课过程中,学校组织优秀教师,采用多种现代教学方法,依托学校平台和优势,邀请专家学者讲座,及时将新理论、新观念引入教学环节,从理论和实务两方面提升学员的能力与水平。另外,学校坚持回访互动机制,校领导多次带队赴新疆回访,与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领导和干部培训班毕业学员座谈,及时了解对干部培训班的要求,及时听取干部班学员对培训课程设置等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充实培训内容,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强化实践环节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将实践环节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由学校结合课程学习目标及学员的工作实际,组织到天津市及周边地区、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参观考察,使干部班学员亲身体验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动态,并运用理论研究和分析实际问题,形成对当地发展有价值的思考和论文;另一部分由新疆干部班自行选择实践主题和考察对象,由学校协助联系,学员们结合当地组织部门和本单位要求,结合新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开展调研。如2009年,学员们针对新疆地区供暖系统的筹建规划,到天津市相关单位进行考察,了解操作流程,借鉴工作经验。学校还组织新疆干部班全体学员参观考察了天津的知名企业,举办了“津新民族经济合作发展恳谈会”,双方结合天津、新疆两地经济发展的实际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
——通过全方位服务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建立了相关职能部门统筹协调的管理服务体系,由教学单位共同合作的教学组织体系,针对民族干部实际需求,为学员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校领导经常深入到学员中间,了解他们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困难和需求,及时解决问题。从2009年起,学校还为干部班学员配备了“班主任”,分别负责日常的学习管理服务和生活管理服务工作。在生活设施建设方面,学校改造了宿舍楼,安置新疆班学员集中住宿;专门配备了热水器、洗衣机等生活设施,方便干部班学员生活。针对少数民族干部的饮食和风俗习惯,学校每年给予清真食堂补贴,并专门聘请清真厨师担任清真食堂管理员,严格执行原材料采购规定,不断丰富餐饮品种和改善餐饮质量。近年来,学校还出资对清真食堂进行了大规模修建,就餐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此外,每逢民族节日,学校还会对新疆干部培训班额外发放节日补贴。
(责任编辑 傅佩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