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简报〔2010〕第149期
近年来,湖南大学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采取个人建博和团队建博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推进辅导员博客建设,充分发挥辅导员博客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健康向上网络舆论方面的积极作用,着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组织专兼职辅导员建博,拓展博客育人平台。全校所有专职辅导员都结合工作实际和研究方向开设了专业学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10类博客。组织担任兼职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党政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及研究生骨干,开设理论学习、专业知识学习以及学校管理服务、朋辈辅导等为主要内容的博客,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其中,特别选聘23名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担任兼职辅导员并开设博客,打造汇集专家学者思想火花、分享个人成长感悟、展示名师风采的博客群。两年来,学校共开设辅导员博客300余个,发表博文1万余篇,学生浏览200多万次,湖南大学辅导员博客文章被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推荐360篇,占全国辅导员博文推荐总数的39.65%,成功干预学生心理危机数十起,辅导员博客已成为教育、引导、服务学生的重要工作平台。
――构建辅导员博客团队建设模式,创新博客建设实践。采取“专职辅导员+专职辅导员”、“专职辅导员+兼职辅导员”、“专职辅导员+专业课教师”、“老师+研究生骨干”等形式组建团队,实现博主在知识结构、时间精力和技术技巧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并发挥朋辈辅导博客积极作用,推进班级、党支部、社团等团体组建朋辈辅导博客,作为辅导员博客的有效补充。同时,通过团队对博文的集体审定,确保思想和舆论引导的方向性;通过团队的思想碰撞凝聚集体智慧,提升博客的吸引力;通过团队的梯队建设,保障博客建设的可持续性;通过团队成员的学科交叉、优势互补,促进辅导员自身素质提升。近年来,涌现了“金大团”、“凝聚态”、“岳麓法律人”等一批优秀辅导员博客团队建设典型。
――统筹规范管理,提升辅导员博客建设水平。学校严格规范辅导员博客建设平台,组织专兼职辅导员把人人网、搜狐、新浪、网易等社会网站上的博客整体搬家,依托“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博客空间实名开设辅导员博客。积极健全辅导员博客管理制度。出台管理办法和实施意见等配套文件,对辅导员博客的运行管理、内容发布等作出明确规定。积极加强博客建设培训。坚持日常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外出学习与内部交流相结合,开展辅导员博客沙龙、博客建设专家讲座、辅导员博客研讨会、博客建设经验交流会及优秀博主外出学习等活动,努力提高辅导员博客建设水平。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辅导员博客建设保障机制。学校成立了辅导员博客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分管学生工作校领导亲自抓,学工部牵头负责,学院具体实施,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设立了辅导员博客建设专项经费,用于硬件投入、日常培训、调研考察、理论研究等,保障辅导员博客建设的顺利开展。每年组织“辅导员博客建设理论与实践”专项课题研究,遴选一定比例的优秀辅导员博客作为重点项目予以经费资助。并加强考核评比,建立辅导员博客建设的考核激励机制,制定《辅导员博客考核评价体系》,细化考核项目,量化考核指标,开展优秀辅导员博客评选,将辅导员博客建设作为辅导员评奖评优、职称评定、晋升晋职的重要依据之一。
――营造育人氛围,确保辅导员博客建设取得实效。一是将辅导员博客打造成为网络在线课堂。利用辅导员的人格魅力,通过高质量的博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学生心目中最敬爱的辅导员”滕召胜教授利用博客记录自己对理想、生活、生命以及学习等方面的见解400余篇,点击率达12万余人次,学生评论15000余条,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二是将辅导员博客打造成为网络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博客平等、互动等特点,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辅导员杨航老师通过博客开展网上谈心交心活动,实现对197位毕业生的深度辅导,与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交流200余人次,为毕业生提供适时就业指导。三是将辅导员博客打造成为网络文化阵地,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责任编辑 傅佩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