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简报〔2010〕第144期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强校园及周边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综治维稳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重庆市教委与市公安局等部门快速反应、及时行动、紧密配合,探索建立、全面推进警校联动校园安全管理新型体制机制,成立“校园民警”新警种,全力维护了校园安全工作。
一、基本的设计及内涵
按照“警务体制创新、职能职责明晰、教育公安双重管理,校园民警为主,与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需求同步运行”、“警校两方双重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新的体制机制。一是市和区县公安机关建立专门机构和校园民警队伍,向学校派驻校园民警,建立新型警务体制、新型警种,实行“一校一警”或“多警一校”的配置模式。二是公安机关与教育部门合作建立健全学校内保机构和人员,配齐专业保安,强化物防技防手段。三是构建“以公安校园民警为主体、学校内保人员、专业保安参与”的一体化勤务机制和新型校园安保体系。四是公安、教育等有关部门建立校园安全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二、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构建校园安全防控体系。按照“教育部门出资,公安机关出人,市、区县两级政府保障”原则,重庆市政府已决定投入12亿,并列入每年财政预算,构建校园安保支(大)队、校园民警、保卫干部、保安人员、护校队“五位一体”的安全防控体系。目前,全市新型体制机制的各项指标落实率总体达到70%,其中主城九区落实率达85%,市教委直属学校的落实率达100%。全市42个区县公安(分)局均成立了校园安全保卫支(大)队,共配备校警5222名、校园保安40056名、安全保卫干部10953名、法制副校长6000余名,校警配备率达100%,各校均组建了护校队,各区县均建立了校园安保新型体制机制建设联席会议制度。
(二)完善校园安全防范设施。建立校园三级视频监控系统,在全市中小学及幼儿园重点、要害部位统一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和报警装置,并与警方联网。目前,全市校园新安装视频监控摄像头20708个,新安装报警系统1518套。
(三)加强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市教委配合市公安局等相关部门,联合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共排查校园各类安全隐患8346起,已整改2260起;查处涉校涉生治安案件379起375人。
(四)大力推进校园安全地方立法。为建立校园安全长效机制,为校园安保提供法律依据和法治保障,市教委组织西南政法大学等单位着手研究推动学校安全地方立法研究工作。今年6月2日,市教委向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法制委员会、内务司法委员会委等部门专题汇报了立法工作进展情况。目前,《重庆市学校安全条例》已基本完成文本起草工作,将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后,按照“急用先立”原则,计划于今年8月底报市政府,并按立法程序纳入轨道推进。
(五)全面开展专项督导检查。5月27日起,市综治办、市公安局、市教委和市关工委等部门抽调130人,组成30个联合督导检查组,对全市校园新型警务体制和勤务机制及校园安保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了为期拍天的督导检查,确保了校园安保措施落实。
新型体制机制的建立,对于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具有积极的作用。一是公安专门力量与教育内保力量的统筹整合,实现校园安保力量由非专业化、非正规化向专业化、专门化和规范化管理转变,进而建立常态、长效机制。二是利用专业力量解决教育包罗万象的问题,让校长(园长)从安保工作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安心教育教学工作,实现在校园安全工作上由管理具体事务向统筹管理转变。三是有利于解决校园安全的经费保障问题,实现由学校保障向政府保障转变。四是有利于解决农村边远山区学校无力聘请、无钱配备保安的问题,实现城乡校园安保力量由部分覆盖向全覆盖转变。
(责任编辑 傅佩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