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

北京师范大学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服务国家战略决策

教育部简报〔2010〕第132期

2010-07-09收藏

  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充分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和教育科研资源优势,关注与回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鼓励学科交叉与融合,努力促进研究方法创新,积极推动与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和民主党派的合作,实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体制机制创新以及数据资源共享,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决策。

  成立教育学部和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整合教育资源,加强教育科学研究,为服务国家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为了进一步突出北京师范大学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建设世界一流的教育学科,增强服务国家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能力,将学校建设成为中国教育创新的重要策源地、高素质教师的培养基地、未来教育家的摇篮、教育决策的思想库、教育国际交流和中国教育文化产业的重要基地,承担起北京师范大学在引领中国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示范作用,2009年,学校打破院系壁垒,在整合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院、教育管理学院、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教育部质量监测中心、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研究院、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等相关学术研究机构的基础上,组建了教育学部。2010年,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成果互利、长期合作”的原则,学校与民进中央合作成立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担任院长。作为一个开放的、实体性、高层次的教育政策研究机构与参政议政平台,研究院致力于研究国家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致力于服务国家重大教育战略需求,致力于推动我国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为中央和地方政府重大教育决策提供科学支持。研究院成立以来,聚焦国家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需求,积极为“两会”献计献策,积极开展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的战略性研究,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十二五”规划的研究与制订。

  搭建数据资源平台和政策研究平台,改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增强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的能力。为切实增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国家社会重大政策需求服务的能力,学校启动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数据资源建设与政策咨询”项目,支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数据资源平台建设和开展相应的政策咨询研究。该项目将实现四个建设目标,一是搭建数据资源平台和政策研究平台,为改进研究方法服务;二是产出高质量的成果,为增强在国际合作交流中的话语权服务;三是提供高质量的研究咨询成果,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四是整合资源,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水平服务。目前,该项目已在区域教育发展、义务教育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新“举国体育体制”建设和中小学学生体质和体能追踪研究、国际教育政策比较研究等教育科学领域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以“发展指数、发展报告和相关的数据资源建设”最为显著,其中,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交的“关于建立竞技体育‘新举国体制’的提案”,提出了转变职能,回归本位;理顺体制,科学规划;重组资源,创新管理等新举国体制的思路,获得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在项目建设中,还特别建设了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数据平台管理、服务与共享系统”,目的是通过整合哲学社会科学数据资源,形成共享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数据平台,面向教师、学生、政府部门以及全社会,开展个性化、专题化哲学社会科学科研信息服务与政策咨询服务。

  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踊跃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研究、咨询与起草工作,服务国家重大教育战略决策。在《纲要》的研制工作中,学校全员动员,全力参与,先后有40余位研究人员直接参与专家咨询、调研以及起草工作,参与人数居全国高校之首。在《纲要》11个重大战略专题中,资深教授顾明远受聘担任第二重大战略专题“推进素质教育研究”组长,董奇教授主持第三重大战略专题“基础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调研和起草工作。《纲要》100人的咨询专家队伍中,36人来自教育领域,顾明远、庞丽娟教授受聘为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一批学术带头人承担了涉及教育事业各个领域的十余项子课题,开展大规模调查研究工作。《纲要》公开征求意见后,学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建言献策活动。学校组织召开校内专家座谈会,研讨解读《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出了修改建议以及具体的文本修改意见近40条。教育学部成立了“教育舆情追踪工作小组”,开展《纲要》网络舆情分析,以研究报告的方式呈现舆情追踪结果,提交相关部门。数十位专家学者通过参与新闻发布会、网络传媒和广播电视访谈、学术讲座、辅导报告等方式为社会公众、为教育系统师生员工解读《纲要》文本精神,为广泛宣传《纲要》作出了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 傅佩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