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

北京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切实推进绿色校园建设

2010-06-22收藏

教育部简报〔2010〕第121期

北京交通大学切实推进绿色校园建设

  多年来,北京交通大学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绿色校园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曾先后两次荣获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先进单位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北京市节约用水先进单位和北京市节约用电先进单位。

  ――强化科学管理。学校不断强化科学管理,通过建立健全组织、建立长效机制等手段,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步伐。学校成立了节能领导小组,在后勤集团设立节能办公室具体实施节能工作。学校全部用水用电部位安装水电表,指标分解到各单位,奖励节约,超额收费。对学生食堂、校园供暖,进行水电成本核算,按实际用量收费,杜绝浪费现象。学生食堂年用水量由2003年的9万立方米变为2009年的4.7万立方米,用电量仅为130万度,供暖用水量由原来的每个采暖期的9万立方米降为3.5万立方米。

  ――加大技改力度。经批准,学校建立了洗浴污水处理站,2006年近11万平方米学生公寓实现全部使用中水冲厕,年均节水4万立方米。2005年,学校实施“雨水拦截工程”,收集约20万平方米汇水面积的雨水和每日约150立方米的中水,全面解决教学区、家属区10万余平方米的绿化用水。绿地全部采用微灌溉系统,节水率达50%。学校对基建设施进行全方位技术改造,全面使用节能型变压器,年节电2万度;浴室供水系统采用“浴室水温自动调节、恒温供水混合罐”设备,将管道剩水回收利用;改造供暖系统,按不同性质进行分区管理,在学生放假期间,宿舍采取低温管理等。

  ――加强绿色教育。学校采取“五进五结合”,构筑全方位宣传教育网络:一是与新生入学教育相结合,节能减排教育进迎新生现场。学校组织新生参观校内节能设施,感受学校节约传统。二是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节能减排教育进课堂。学校将节能减排教育列入大学生形势教育课,安排专题讲座,聘请相关专家担任主讲。三是与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相结合,节能减排教育进宿舍。举办“绿色宿舍”招募评选、“绿色助学”等活动,强化学生责任意识。四是与食堂文化建设相结合,节能减排教育进食堂。在食堂营造节约氛围,悬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警语。五是与学生社团工作相结合,节能减排教育进社团。积极支持社团加入“绿色大学生论坛”等机构,与环境保护部宣教中心、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等建立联系,接受信息共享和技术支持。

天津大学积极采取措施加快资源节约型校园建设

  近年来,天津大学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加强节能环保等领域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构建节约环保型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营造节能减排的绿色校园文化,进一步加快资源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步伐。

  ――加强工作机制体制创新。学校成立了绿色校园建设工作委员会,负责制定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的方针,指导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聘请校内外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开展咨询、指导、推广工作,审核项目规划和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保护环境技术方案,建立校园能耗标准体系等。成立了“建筑节能中心”,专门负责节约型校园建设中的技术问题。学校统筹整合校内资源,努力降低办学成本,在相关环节上深入推进改革,积极建立有利于节约的制约和激励机制。建立了以严格、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为基础的各项管理制度,把节约指标列入校内各部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之中。在“节能减排学校行动”中坚持与天津市创建节约型、生态型城市的目标相结合;与学校的年度工作计划、学科建设和发展、日常教学、基本建设、校园景观建设、干部业绩考核和选拔任用等相结合。

  ――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学校印发了《关于做好节约资源工作建设节约型学校的意见》等系列文件,提出了具体要求。学校还出台了建设项目的节约资源评估审查制度、校园设施运行监管制度、校园能耗能源统计审计制度、能耗水耗数据公示制度、校园能源及资源需求管理等系列制度,量化相关指标,促进各项举措落到实处。作为主要参加单位之一,学校积极参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开展的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参加编制了《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试行)》、《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验收办法》和《高等学校建筑能耗统计、审计和公示办法》等。

  ――积极开展节能改造。学校将校内部分路灯更换为节能灯,节约电能近70%;将全校所有教室的旧日光灯全部更换为带镜面反光板的节能型日光灯,在节省电能的前提下提高了教室的照度;将部分学生宿舍日光灯更换为国家推广新型节能灯,提高节电水平;将部分学生宿舍高耗能电开水锅炉全部更换为节能清洁低耗能的燃气锅炉。还试点安装了教室红外控制节电控制器、太阳能照明灯以及学生宿舍直饮水,不断实验引进节能新技术、新项目。学校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努力节能降耗。利用整楼大修的机会对高耗能老化基础设施进行彻底更新改造。学校每年还安排专项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改造,2009年投资600余万元完成了30栋学生公寓的专项节能改造项目,屋顶新增了保温层,全部窗户更新为双层窗等。

  ――加强节能新技术开发。学校自主设计、施工相继建成三个中水处理站,通过收集部分学生生活用水和游泳馆、浴室用水作为中水水源,经过处理后达到III、IV级水质,供给宿舍区、教学区卫生间冲厕所用水及绿化、道路、景观喷泉及其它用水。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中水站的建设按照大分散、小集中的方式进行配置。这种方式具有一次性投资低、维护管理容易、水源统筹有利、对水质水量变化适应能力较强、处理站占地面积小易于布置等优点。中水处理系统每年可节省大量自来水,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责任编辑 傅佩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