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

教育部在辽宁省沈阳市设立“国家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沈阳试验区”

2010-09-21收藏

教育部简报〔2010〕第173期

  为加快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和《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配套实施“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教育部决定在辽宁省沈阳市设立“国家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沈阳试验区”。9月5日,教育部、沈阳市政府联合举行试验区启动仪式。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辽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许卫国,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曾维,沈阳市副市长祁鸣出席仪式。

  鲁昕指出,今年4月经国务院同意,在沈阳设立“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表明沈阳经济区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产业发展战略;8月,教育部在沈阳设立“国家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沈阳试验区”,这说明沈阳职业教育发展纳入了国家职业教育体制改革重大试点规划。国家产业试验区和国家教育试验区同时落户沈阳,并非巧合,这一安排给我们这样一个重要启示,也是一个清晰信号:在思想上,要认清“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内在关系;在行动上,要把握职业教育的基本定位:即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安排,必须对接、服务和支撑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教育部在沈阳设立“国家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沈阳试验区”,就是要依托沈阳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合理的产业结构体系和突出的区位优势,借助沈阳职业教育改革的先进经验,努力探索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她希望,沈阳市把试验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出台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确保试验区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特别是要在职业教育宏观政策、基本制度和重大机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先试先行,大胆探索,力争在职业教育发展理念、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管理体制、办学机制、管理制度、投入模式等方面率先突破,为其他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供新经验,为沈阳以及辽宁经济社会发展,为国家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作出新贡献。

  沈阳市副市长祁鸣表示,围绕试验区建设,紧扣制度创新,加大政府主导力度,制定校企合作条例,创新校企合作方式;通过“百强企业援建百个专业”等活动,打造一批支撑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优势专业,创新专业设置方式;通过把企业部分生产环节引到学校,建立“教学工厂”,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方式;通过拓宽教师来源渠道、教师走进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走进学校等,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方式。为做好探索,沈阳市政府将强化政府责任,设立专项资金和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定期到学校从教津贴,为技能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颁发“市长奖”等,确保试验区做出实效。辽宁省教育厅表示,将从沈阳经济区职业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打开职业学校学生升学渠道等方面,积极支持沈阳试验区的建设工作。部分在沈企业与学校签署了共建“创新实训室”合作协议。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