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简报〔2010〕第182期
针对玉树地震灾区教学空间狭小,难以满足大量学生复课要求的情况,为保证灾后重建顺利进行,国务院玉树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17次会议就玉树灾区转移复学工作专门作了部署,要求在充分尊重学生及家长意愿的前提下,科学、有序、稳妥地组织部分学生异地就学。根据国务院要求,教育部将灾区学生异地安置就学作为教育系统抗震救灾重中之重的任务抓紧部署落实。4月,袁贵仁部长赴玉树地震灾区考察工作。5月,教育部派人赴四川等地对有条件的接收地和接收学校进行考察。5月19日,教育部召开玉树灾区中学生省外转移安置就学对接协调会议,在征求青海省和接收地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安排5074名玉树地震灾区中学生在学校重建期间,转移到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山东、四川、宁夏等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就读。从5月份起,教育部和青海省及7个接收省份,将接收玉树地震灾区中学生省外转移安置就学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细致认真做好每一环节、每一步骤,至9月10日,玉树灾区中学生异地转移复课工作已经按计划全部完成。
玉树地震灾区转出省进行安置就学的初中、高中(中职)学生共计5074人。其中天津接收563人,安置在天津耀华滨海学校;河北接收286人,安置在石家庄市中小学校外综合实践基地;山西接收1027人,安置在长治市长安慈善学校;辽宁接收673人,安置在本溪市实验中学分校;山东接收600人,安置在潍坊市商业学校、淄博市淄川第二职业中专和泰安市卫生学校;四川接收1625人,安置在都江堰市八一聚源高中;宁夏接收300人,安置在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和育才中学。
为实现异地转移复课的目标,教育部、青海省和7个接收省份各方面协调一致,周密安排,认真实施,确保师生安全和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一是高度重视。青海省和7个接收省份高度重视转移安置工作,一些省份主要领导同志作出专门批示,一些省份主管领导亲自参与组织实施。各省份都组建了强有力的工作机构,制定切实的转出和转入工作方案,落实每一个细节,责任到每一个人,确保了高效周全地完成对接安置任务。如四川成立了教学生活设施改造、住宿保障、物品采购、校园环境整治、教学协调、教学设备、师生接待、经费保障、卫生防疫、宣传报道等10个工作组,明确责任到人。宁夏安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住宿保障、教学设备、师生接待、经费保障、宣传报道等多个工作组,落实责任到人。
二是精选学校。青海省和7个接收省份精心遴选优质接收学校,7个接收省表示要将最好的学校提供给灾区学生。四川提供的八一聚源高中是济南军区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一座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新学校。山西的长安慈善学校是专为安置四川汶川映秀漩口中学新建的学校。辽宁的本溪市实验中学分校是花园式市重点学校。河北精选的石家庄市中小学校外综合实践基地硬件比较好。宁夏的六盘山高级中学和育才中学是一级示范学校。天津的耀华滨海学校环境优美。山东省的三所接收学校是教育部审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因接收的是职业高中学生,还精选了有助于学生就业的实习企业。
三是完善设施。在接收学校原来条件就比较好的基础上,7个接收省份进一步完善了教学生活设施。四川为接收学校配置了监控设备。山西对校舍、课桌椅、床铺等设施进行了整修。辽宁配备了新床、衣柜,教室都安装了液晶电视和电子白板,配齐各类体育器材、实验器材、药品等,将600平方米的食堂扩建成1800平方米。河北省将学校修葺一新,实现了新课桌、新实验室、新床铺。宁夏增置了多媒体设备、师生用床、储物柜、课桌椅、教师办公桌椅、教师用电脑、电视机等必须用品。天津重新对教学区进行了粉刷,为每个教室添置了投影设备、空调,改造了食堂,重新装配图书阅览室和计算机房,配备藏文图书,安装了银行ATM机,新铺了校内道路,加高了校园的护栏。
四是补充用品。考虑灾后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现实,一些接收省份切实关心灾区学生生活,为他们配发了生活必须品。四川在开学前为全体师生配齐所需的学习、生活用品。山西为学生购置了校服、餐具500余套。辽宁为学生配备了被褥、洗漱用具等生活用品。河北省为每个学生配发了新书包、新被褥。宁夏为学生配发了校服、被褥、洗漱和日常生活用品。天津为每位学生配发了书包、文具、校服、内衣裤、袜子、洗漱用具、餐具等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
五是补充师资。为帮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各接收省份从当地挑选优秀教师和管理人员,充实接收学校师资力量。四川补充优秀教师31名。山西为接收学校确定一所优质共建学校,选派1名副校长和32名教师。辽宁补充36名业务素质精良的骨干教师,并对他们进行为期3天的民族政策、民族信仰、民族习惯等方面的封闭式培训。河北补充50余名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并在河北师大民族学院(西藏学校)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学习对藏族学生的教学和管理经验,了解藏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增强做好接收工作的能力水平。宁夏抽调7名骨干教师,承担玉树灾区学生的帮助教学任务,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学业辅导。
六是关注健康。教育部编印并向每位学生赠送了藏汉双语心理辅导教材《玉树,我们和你们在一起》。宁夏一方面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帮助灾区学生缓解精神压力,帮助他们树立生活信心和勇气,另一方面,每校安排2-3名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教师负责灾区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天津为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辽宁、山东配备了心理辅导教师。教育部从捐款中拿出150万元为学生购买了包括医疗在内的保险。山西、四川、宁夏安排全体师生进行了体检。
七是补充经费。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制定了转移安置学生特殊资助政策,确定过渡期间免除异地安置学生全部学费、补助生活费,中央政府每年承担费用4000余万元。教育部发动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捐款,向异地转移安置的随队教师发放今年教师节慰问金每人2000元,分两年发放随队生活补贴每人3000元,两项支出共400万元。同时,承担异地安置学生保险费150万元。7个接收省份承担了异地安置就学的全部缺口经费。四川省和成都市按照与中央专项经费1:1的标准各配备50%作为学校运行和学生学习生活经费的补助。山西投入专项资金300余万元,社会各界捐赠450万元。河北省和石家庄市分别投入经费300万元和600万元。宁夏投入135.98万元。
八是安全转移。转入转出工作历时近三个月完成,距离远,跨区域,人数多,各有关部门协同作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精力确保转移过程万无一失。山西长治有关领导亲自前往玉树迎接学生,辗转西宁、郑州等地历时40余小时到达长治。赴辽宁省的学生过站北京时,经教育部协调,北京市克服种种困难,协调多个部门,深入细致地部署安排了从学生接站、集中休息、就餐、汽车中转到送站等诸方面工作。山东教育厅负责同志带领接收玉树师生的三个地市、三所学校有关人员远赴西宁迎接玉树师生。
九是完善管理。为作好过渡期间后续管理工作,青海省教育厅成立了省外异地安置工作巡视组,7省份教育厅(委)也成立了日常管理工作组织,青海与7省份将加强沟通共同处理安置期间重要事项。青海省教育厅指导各接收学校正在制订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下一步,教育部、青海省及7个接收省份教育厅将继续做好玉树灾区学生在转移安置期间的后续工作。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