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简报〔2010〕第224期
为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推行规范汉字的要求,积极配合教育规划纲要实施,进一步提高青少年学生规范汉字书写水平,教育部、国家语委举办了历时半年的“第二届全国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参赛学生达938万余人,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证为“规模最大的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对带动书写教育开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积极组织,以比赛为契机推动书写教育及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织学生参赛,内蒙古在全区开展为期1学年的蒙汉双语经典诵读与书写比赛。10个省份成立了赛事领导小组或组委会。23个省区市由省教育厅(教委)、省语委等部门联合或单独发文部署比赛。上海要求“将中小学生参赛情况记入《学生成长手册》‘社会实践情况记录表’”;湖北要求将写字教学列入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计划;陕西要求全省300余所中职学校组织学生参赛。13个省区市举办了省级现场复赛。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九江学院等校以举办现场比赛为契机,采取措施带动学校书写教育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
本次活动形式多样、特色显著,使广大学生踊跃参赛。大赛安排了初赛、复赛、决赛、特等奖比赛暨颁奖晚会,参赛选手与书法家和语言文字专家座谈互动,录播大赛专题片,举办了书法家贺展、优秀作品展览,出版获奖作品集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并设立专门网站加强宣传和交流互动。在首届设立小学一组〔1-3年级)、小学二组(4-6年级)、初中组、高中组、高校组〔包括本、专科及硕、博士在校生)、港澳台组及留学生组7大组别的基础上,新增中职组(中等职业学校);软、硬笔分别包括楷、行、隶三种书体。公益性的比赛使广大学生热情高涨,参赛学生中包括42个少数民族的近9万名学生、620余名特殊教育学生、240余名台港澳学生以及来自21个国家的210名在华外国留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赛总数超过690万。江苏、河南的初赛参赛人数分别为206万、216万。最终共有2680名学生分别获得8个组别的全国特等及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比赛中涌现出大批书写人才,展示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体现了广大师生对提高规范汉字书写技能、学习中华经典的共识普遍增强。全国决赛一等奖135名获奖者来自全国26个省区市及香港地区的大中小学校。学生们在进京参赛过程中不仅展示了相当的书写功力,也展现了在朗诵、音乐、舞蹈、篆刻、绘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在座谈会上的互动交流中更体现了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奋发向上的活力,充分体现各地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大赛主题为“书写经典,传承文明”,要求参赛作品以规范汉字书写,不得使用繁体字、异体字和“二简”字,不得出现自造字和错别字;内容须选自中华经典诗词歌赋和现当代优秀诗文作品。特等奖比赛阶段加入语言文字规范知识、书法知识、文化常识竞赛环节。比赛凸显出各地组织部门、广大教育工作者引导学生学习掌握规范汉字、提高书写技能和语言文化素养二者并重的意识明显提高;学生对中华经典诗文名篇的理解进一步深入,提高了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热爱之情。
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大力支持与高度评价,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大赛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专业指导、首都师范大学协办。多位知名书法家和语言文字专家担任比赛评委及点评嘉宾,并挥毫示范。专家们充分肯定了大赛活动对推动学生习练书法、传承又明、提高语言又化素养起重大导向和推动作用。通过座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到,91%的学生认为在信息时代依然有学习书法的必要性;86%的家长和师生认为学校应该开设专门写字课程;63%的家长和师生认为教师写字水平对学生影响很大,希望提高师资书写水平。目前,教育部、国家语委已在全国19个省区市的近2万所大中小学校开展了“中华诵·经典诵写讲”试点工作,探索加强书写教育的有效途径。各地中小学也正在积极开展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工作。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