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简报〔2010〕第230期
1991年以来,清华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学校党委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党组要求,充分发挥老同志政治和经验优势,从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新党员发展,到党员骨干培训、加强党支部建设,全方位参与学生党建工作,把思想引导、培养教育贯穿学生党建工作全过程,有力增强了学生党建工作力量,发挥了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进步的重要作用。
——参与积极分子培养,把思想入党教育做硬。关工委老同志从遍及全校的“党课学习小组”活动和“党的知识概论” 课程学习这两个重要环节入手,从源头上参与学生党建工作。一是长期担任“党的知识概论”课程教育工作。原校党委书记方惠坚、贺美英等老领导从岗位退下来后,长期参与该课的教学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老教授发挥理论教育特长,开设了专题讲座。今年79岁的林泰老师从课程开设起至今十余几年,仍连续三周为数百人授课。目前,“党的知识概论”课程已成为全校最大的选修课之一。二是担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指导教师,辅导党课学习小组学习。1979年学生自发成立第一个班级党课学习小组,1995年成立学生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协会,起到全校党课学习小组联合会作用。关工委成员通过重点指导协会工作,推动了全校学生班级党课小组活动,加强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
——担任特邀党建组织员,把新党员发展工作做实。为了配合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学校关工委积极向党委组织部和各单位党委推荐熟悉党的建设理论和党的组织工作业务、具有一定党务工作经历的老同志,担任特邀党建组织员,参与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现已有近50位离退休老同志担任组织员工作。老同志秦金华担任汽车系组织员6年,把考察培养工作前移到对发展对象开展培训,指导学生如何写好自传,提高考察审核成效。思想政治理论课老教授宋秦年从2001年担任人文社科学院党委组织员以来,协助院党委发展了290名学生党员,最多的一年要与52名新党员谈话。据校党委组织部统计,有老同志担任组织员的院系,学生入党材料退改率明显降低。截至2010年6月底,全校本科生党员比例达25.5%,本科毕业生党员比例达43.7%,学生党员在各方面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老同志做出了积极贡献。
——辅助党员骨干培训,把干部能力建设工作做精。关工委老同志积极参与党员干部和骨干的辅导、培训工作。一是参与学生政治辅导员培训。院系辅导员一般都兼任学生党支部书记。老同志不但参加辅导员党建工作培训和沙龙等活动,还手把手地帮助辅导员提高思想教育工作能力。离休干部、原自动控制系党总支书记凌瑞骥在76岁时主动请缨,担任计算机系学生工作组的“义工”,向辅导员传授开展党内教育的经验和方法。老同志还担任学校承办的北京市研究生党员骨干培训学校的班主任,直接参与干部的集中培训。二是参与新生党员骨干培训。学校从2001年起针对新生党员骨干开办提前入校培训班,他们入校后一般都担任班团主要干部。每届骨干培训班都有学校老领导和校史研究室老干部参加授课。新生党员骨干的受训人数每年达到300人以上,他们为新生集体建设和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探索“老少”共建,把参与学生党建工作做新。一是举行“老少”理论学习对口活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授冯虞章等几十位老同志成立了理论学习小组,定期开展理论研讨活动,他们邀请学生理论社团的干部参加学习小组的专题活动,共同研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热点问题。二是举行“老少”党支部互相参加主题党日活动。积极开展“老少”党支部结对共建,让更多的老党员逐步参与指导学生党员的思想工作、加强学生党员思想素质与政治觉悟。三是开展“同学眼中的清华老一辈”寻访活动。2009年10月以来,已组织50余位青年学生对学校的24位老干部、老战士、老先进进行采访,整理记录他们的人生故事,撰写人物专访、拍摄纪录片。四是举行“老少”互动的真情寄语活动。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党日、寻访等活动,老同志真情寄语青年学生,仅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就有25个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为全校学生撰写了100多条青年寄语,而一批学生党支部又组织学生书写了近百条寄语读后感言,反馈给老同志。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