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简报〔2010〕第237期
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的工作,2010年11月上旬,国家教育督导团对天津、河南、广西、四川、三峡(湖北、重庆)5个试验区工作进行了专项督导检查。督查组随机抽查了8个市、22个县(市、区)、42所职业院校(包括中职学校33所、高职学院9所)及11个校企合作的企业。督查发现,试验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落实省部共建协议,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先行先试,勇于创新,试验工作按计划积极推进,促进了当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并为全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探索了有益的经验和做法。
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和统筹协调。各试验区将职业教育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职业教育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发展改革、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农业、扶贫等部门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职责。河南将试验区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大力推进,建立了试验区工作协调员制度和工作简报制度。为了推进试验区建设,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各试验区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配套文件。天津、河南、三峡库区制定了省部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河南、广西、四川将职业教育试验区建设与职业教育攻坚工作协同推进,省(自治区)、市、县(市、区)及相关职能部门层层签订《职业教育攻坚责任书》。
二、加大招生工作力度,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规模大体相当。各试验区加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力度,职普比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与普通高中大体相当。2009年,河南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87.91万人,比2007年增长了10%,招生职普比达到53:47;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招生73.1万人,比2007年增长了14%,招生职普比达到55:45;四川中等职业教育招生59.7万人,比2007年增长了20%,招生职普比达到54:46。各试验区职业学校普遍面向社会广泛开展非全日制职业教育和短期职业技能培训。
三、深化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办学模式创新。各试验区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四川民办职业院校发展迅速,民办中职和高职分别占到了全省总数的36%和22%。重庆推进民办教育的发展,2009年民办中职学校已达77所,在校生近十万人。河南2010年确定36所职业院校,开展公办民助、民办公助、股份制等职业教育多元化办学模式改革试点工作。同时,各试验区不断加快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创新。一是加强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河南、天津、重庆、广西职教园建设进展顺利,取得阶段性成果。二是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河南已经组建了60个职教集团,吸纳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2054家。天津先后组建了“行业组构集团式”、“企业集团带动式”、“城市郊区结合式”、“社区联合组合式”、“面向农村网络式”等五种模式为主的16个职教集团。三是推进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湖北创造了“股份合作制模式”、“自主经营模式”、“租赁承包模式”等校企合作模式。四是开展区域合作办学。重庆库区17所中等职业学校与34所中东部发达地区优质中职学校建立了对口支援。五是探索中外合作办学。天津形成了国际证书合作办学、重大项目人才合作培养、对外援建办学等模式。
四、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各试验区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日常经费投入总量,2009年比2007年均增长了50%以上。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投入大幅度增长,2009年与2007年相比,四川增长了10倍,河南增长了9倍,广西增长了2.46倍,重庆增长了1.24倍。同时,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逐年增加。此外,建立职业教育投入激励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如河南省财政对各地财政投资或引资建设的职教实训基地按投资额的20%给予奖补,职业学校综合建设项目按投资额的10%给予奖补,实施职业学校办学经费按在校学生数并结合就业率核定安排预算等,调动了各地发展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以实训基地和示范校建设为依托,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广西建成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150个(中职100个、高职50个),目前正在推进经营性实训基地建设试点工作。天津“十一五”期间设立了5.5亿元的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46个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35所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河南2010年评审确定了50所河南省重点建设的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40所重点建设的示范性行业中职学校和11所重点建设的示范性高职院校。
五、健全和落实资助和免学费政策,促进教育公平。制定地方配套政策,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制度,完善免学费工作机制,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足额得到国家助学金,及时享受学费减免的优惠政策,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重庆目前全免费的资助面达到31%以上,高于全国25%的平均水平。四川2008年,率先制定对农村特困等六类学生和藏区学生的免学费政策,采取免费发放职业教育券的方式,扩大了接受职业教育的社会范围。广西制定并实施了《中等职业教育特定人员学费资助管理暂行办法》等资助和奖励政策,拓展了对少数民族聚居区、边境地区和库区移民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范围。天津设立“天津市政府助学金”,将中等职业教育助学政策覆盖到全部中职学生。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一是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编制标准,拓宽教师来源渠道,缓解教师缺编问题。广西2009年出台了《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河南省2010年制定了《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试行)》,为解决教师缺编问题提供了依据。湖北省秭归县从专业需要,政策上开绿灯、经费上有保证,先后聘请了150余名专业教师。二是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广西加大培训投入,确保培训效果,提升了整个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重庆2008年制定了《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能力标准》。湖北建立中职“楚天技能名师”教学岗位制度,鼓励中职学校在企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三是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改善了教师队伍的“双师型”结构。天津一方面要求专业教师每年不少于两个月的企业实践,另一方面规定各院校新招聘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必须先到企业实习一年,目前全市“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已超过40%。
七、面向农村,提高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试验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强化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责任,探索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有效模式。河南启动了“职业教育强县”创建活动,2006年至2009年,全省农村中职招生年均增长5.51万人。广西以政策统筹、经费统筹、项目统筹、资源统筹为突破口,使县级职业教育中心成为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主阵地。同时,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培训。重庆充分考虑三峡库区移民的特点,对库区移民开展不同模式的培训。天津2005年以来,依托乡镇成人学校,全市农村劳动力年培训率达30%。四川从2008年到2009年,全省累计培训农民工460多万人次,农民工培训率提高到75.4%。
八、加强监督检查,保障试验区建设目标的实现。完善职业教育监督和考核机制,督促有关部门切实履行职业教育的职责。广西出台了《职业教育攻坚评估验收办法》,将职业教育攻坚和试验区建设纳入教育督导工作范围,将职业教育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与市、县(市、区)党政领导政绩考核相挂钩。河南省、省辖市政府每年分别对下一级政府的职业教育攻坚工作进行一次专项督导检查,加大了职业教育督导检查力度。
通过督导检查,发现试验区工作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有些试验区建设保障机制尚未完全落实;二是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三是职业学校办学条件仍显薄弱;四是师资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五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被督查的各省市表示,将深入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按照试验区协议的要求,认真整改,扎实工作,确保如期完成试验区建设的各项目标。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