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

福建省统筹规划扎实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011-03-04收藏

教育部简报〔2011〕第23期

  福建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积极创新方式方法,采取了五项措施,大力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提供强有力政策保障。该省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福建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制定了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长期规划。出台了《福建省学校德育工作测评方案(试行)》,建立和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检查督导制度,将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德育测评体系,并将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列入福建省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办学基本标准、示范性高中办学基本条件以及教育强镇、强县、强市的评估标准。建立教育行政主管与专家业务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成立“省教育厅+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市(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学校“校长+专职教师”三级心育工作网络,解决行政和专家“两张皮”的现象。

  ——充分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加强普及性心理知识教育。福建省坚持发展优先、预防为主的心育理念,坚持面向全体、关注个别差异的原则,依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不断完善学校心理咨询服务系统,建立了预防、预警、心理危机干预的“三预”机制。大部分中小学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活动课、主题班会或队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坚持每两年进行一次抽样调查,形成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状况报告。各中小学校普遍建立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和心理危机转介机制,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危机排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加强对个别预警学生的关注和跟踪,及时将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转介到专业医疗机构。

  ——积极创新教育途径,开拓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阵地。该省积极应对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新形势和学生新特点,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阵地。建成“福建中小学生在线”网站作为德育资源平台,通过班班德育、心灵热线等栏目,积极推进网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福州市在“数字青少年宫”上开辟了“心灵家园”专栏,进行心灵在线视频讲座、在线心理咨询;泉州市在“泉州德育网”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绿色通道”专栏,为教师提供经验交流平台,聘请专家提供网上心理咨询与服务。

  ——努力延伸教育空间,构建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该省引导省内中小学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作用,通过家长会、家访、致家长信等形式,积极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巧,引导他们树立科学育才观念,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厦门市开展了“百名校长万名教师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厦门市新民中心小学在社区成立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向社会延伸;三明市创办“农村流动家长学校”,组织教师轮流到农村宣讲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方法。

  ——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开展。该省政府出台了《关于福建省2010—20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实施意见》,要求学校按照1:1000师生比配备专业心理辅导教师,建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近年来,福建省实施了“十、百、千、万”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工程,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即培养10名以上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和学科培训带头人;100名以上既能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工作又能承担科研工作的研究型教师;1000名以上优秀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10000名以上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兼职教师。

(责任编辑:傅佩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