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简报〔2011〕第24期
近年来,青岛市各级党委、政府通过加大投入、强化统筹、改革创新,不断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山东省、青岛市组织的电话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人民群众对青岛教育的满意度已连续4年名列前茅。目前,全市2/3的区(市)跨入“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行列。
一、强化制度保障,促进教育优先发展。一是建立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教育经费优先保障。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2006-2010年,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342亿元,年均增长18.6%。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青岛市迅速出台了大幅度增加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等三项措施,全面提高并统一了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建立高中段公办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财政预算内拨款制度;提高学生资助标准和比例;市财政按12区(市)校舍安全工程所需总资金40%的比例安排专项投入,加快推进校舍安全工程。2011年初,市委、市政府在《青岛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率先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率先建成教育强市”的“三个率先”目标,并确定2012年全市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达到17%,2015年达到20%。二是建立为教育办实事制度,确保教育工作优先安排。坚持每年在教育方面为人民群众办一批实事。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多次到大中小学实地考察调研,提出要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科学谋划青岛教育事业。青岛市市长夏耕每年专门听取教育重点工作汇报,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教育重点工程和投入保障进行部署。“十一五”期间,将建设青岛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青岛第一国际学校、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生杂费等8项工作纳入市办实事。2011年又将校舍安全工程列为市办实事,重点完成300所学校、100万平方米校舍的抗震加固和拆除重建任务。三是建立完善法制保障机制,确保教育重要政策优先落实。“十一五”期间,全面修订实施民办教育、中小学校规划和校舍场地管理两部地方性法规,加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等方面执法力度。从2004年起,将教育纳入对区(市)政府目标绩效考核体系,每年选取2-3个影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问题进行考核,并不断加大考核权重,努力破解教育难题。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教育公平发展。2006年新增投入4.3亿元,建立“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目前在关键环节实现了城乡“三个统一”。统一学校建设标准:2008年至今已完成400余所薄弱中小学改造,今年年底80%的中小学可达新颁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标准:2010年新学期起,将城乡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统一提高到700元、初中统一提高到900元。统一县域教师工资标准:2006年起县域内教师工资实现统一,并建立城区教师支教补贴制度,对支教教师每月补贴500-800元,推动城乡教师均衡配置,近4年先后选派2000余名城区教师赴农村支教。为保障弱势群体就学,2000年出台《青岛市贫困家庭子女就学保障办法》,努力做到“四个坚持”。坚持从农村学生开始,推进教育免费政策,2006年即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免杂费政策,目前每年城乡公民办义务教育学校73万学生享受免杂费政策,32万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和6700名住宿生分别享受免教科书和住宿费政策,9000余名中职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享受免学费政策。坚持重点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07-2010年共投入6.4亿元,惠及近80万人次学生,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坚持特别关爱残疾儿童少年,今年起对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实施免费教育,全面免除在校学习、生活费用。坚持以公办中小学接收为主,妥善解决新市民子女就学问题,2004年从直属学校开始,逐步免除新市民子女借读费,并在免杂费、资助、评优升学等与本地学生一视同仁,目前接收12.3万名新市民子女在义务教育学校就读,占在校生的17%。
三、着力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近年来,青岛市积极强化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职责,在对区(市)政府的考核和市政府开展的新一轮教育示范乡镇评估中,均将履行学前教育管理职责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刚刚颁布实施的青岛市教育规划纲要明确学前教育要实现“三个提高”:提高各级政府投入,2013年前所辖各区市预算内学前教育经费占预算内教育支出的比例达到5%以上,不举办高中的区要达到10%;提高公办园比例,到2020年公办和公办性质幼儿园的比重达到80%;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水平,2015年前重点改造、建好150所镇(街)公办幼儿园和1000所农村独立幼儿园,全市城乡90%以上的幼儿园达到省级标准。
四、全面落实“安全第一”和“健康第一”要求,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2007年起每年投入600万元,为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投保校方责任险。2010年,为防范校园暴力事件,迅速组建校园专职保安队伍,为学校安装监控系统和红外线报警系统,实现了对校园的全方位监控。与此同时,建立了学生免费体检制度,并在全市全面实施阳光体育运动、阳光亮眼工程,着力解决学生视力不良率过高等突出问题。从2008年起,3年投入1.67亿元、改造了市区140所学校的取暖设施。2009年,为全市中小学更新了饮水设施,学生在校期间都能喝上安全、卫生的温开水。统筹建立9个学军、学农、学工基地,整合利用12类200处社会场馆免费向全市中小学生开放。青岛市教育规划纲要还明确提出,要建成融综合实践、海洋、环境、科普、安全和国防教育以及社会体验、生存和拓展训练等为一体,国内一流的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基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