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简报〔2011〕第29期
今年是国家免费师范生就业的开局之年。确保首届免费师范生顺利就业是落实师范生免费教育示范性举措的关键环节。东北师范大学不断提高认识,将做好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战略机遇,提前谋划、精心组织、平稳推进。通过实施“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培养工程”,确保免费师范生培养质量;充分利用毕业生就业工作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优势,确保首届免费师范生顺利就业。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确保免费师范生培养质量。学校专门设立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委员会,重新修订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以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存在的典型问题为指向,有针对性地开发教材;成立教师教育研究院,加强学科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基础问题研究;用三年时间开展“自我体检”式的本科专业评估,诊断师范专业发展问题,系统完善和优化教师教育课程教学体系。学校还与东北三省教育厅合作,在23个县(市)教育局和105所中学建立了“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开创了“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联合培养教师的新模式,形成了“教育见习、校内模拟训练、基地校实习和实践反思”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在实验区,免费师范生开展“顶岗实习”,每年平均每人讲课20多节,授课时间是传统教育实习的3倍以上;并确保每人都有担任班主任经历,每人都曾独立组织班级主题活动。通过实习,使免费师范生掌握了教师的专业技能,又增进他们对我国基础教育基本国情的了解,为毕业后安心从教奠定了基础。2010年9月,学校决定每年投入500万元,对品学兼优的免费师范生实行攻读教育硕士学费减免政策,免费师范生四年学习成绩综合排名前15%,攻读教育硕士期间免交全部学费,综合排名前15%-30%的,免交50%学费,以激励免费师范生勤奋学习,主动成才。同时,完善教育硕士培养体系,重新修订出台新的教育硕士课程教学体系,采用“网络+面授”的“混合式学习”方式,实现数字化、实践性和引领性培养,确保免费师范生的职后培养质量,为免费师范生真正成长为合格人民教师和未来教育家持续助力。
——发挥优势,搭建免费师范生便捷就业平台。一是整合市场资源,汇聚市场需求。学校内合东北28所高师院校、外联全国2万余家用人单位,经过十年的持续投入和建设,积极整合教育行业就业市场资源。东北高师就业联盟网平均年发布教育系统就业岗位20余万个,年毕业信息日点击量10万余次并以每年6%的速度递增。学校充分发挥承建全国教育人才专业市场和承办全国教育系统2011届高校毕业生网上招聘周的市场优势,举办免费师范生与生源地市场对接专场洽谈会,吸引全国29个省市的1000多家用人单位前来招聘,提出需求信息9万多条,确保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顺畅对接。二是搭建快捷便利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个性化服务。学校为免费师范生开通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定制服务,专门建设免费师范生“网络就业学堂”和“移动就业网”,实现信息服务的个性化和零时差。建成“视频就业”支撑平台,使潜在市场需求变成现实就业机会,有效提高了免费师范生求职成功率。经过连续三年的开发建设,正式建成集视频简历库、单位展播厅、宣讲直播室、远程面试间和视听充电站五大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远程实时互动就业平台。实现视频技术对毕业生从信息获取到自我推介、招聘宣讲、面试洽谈和就业指导等就业全过程的有效支撑。全年共邀请到用人单位160多家,召开视频宣讲会155场,组织视频洽谈37场,参与人数达2万多人次。
——加强协调,确保与生源省有效沟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等校领导分省包干,亲自到对口省份进行专程走访,确保信息沟通顺畅到位。同时,组织生源省全覆盖的市场走访,学校派出21个市场调研组,50多人次对学校所有免费师范生招生省份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重点学校共600多家单位进行实地走访,面对面地介绍免费师范生培养情况。学校把实地走访获取的一万多条市场信息进行系统整理,提供给学生,为他们准确定位,有针对性地求职提供指导。学校积极开展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分省解读和分省专人咨询指导。选派专人与各生源省份保持密切联系,专人专省研究文件,专人专省开展指导,确保第一时间获取政策文件,第一时间面向学生召开政策解读说明会,缓解学生焦虑情绪,确保学生思想稳定和平稳落位。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