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

天津大学发挥优势服务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011-04-07收藏

教育部简报〔2011〕第42期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来,天津大学充分发挥自身的科技、人才、教育优势,积极融入和服务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西部地区开发开放做贡献。

——发挥科技资源优势,积极面向西部经济建设主战场做好服务。学校先后与新疆、云南、内蒙古、宁夏、西藏等10余个省区市建立合作关系,面向重要行业和企业开展科技服务。10年来,先后与西部地区开展科技合作800余项,合作经费达4亿多元。学校在科技服务过程中注重因地制宜,把科学研究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机结合,使科研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比如在同广西的合作中,学校瞄准广西对新能源开发利用的需要,与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合作完成“年产20万吨木薯燃料乙醇生产示范工程”项目,是目前世界上单套规模最大的木薯燃料乙醇生产装置。该装置运行一年后就累计生产燃料乙醇24.7万吨,相当于加工100万吨原油的汽油产量,新增产值16.5亿元,为农民增收3.55亿元,对改善大气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广西泛宙建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将学校太阳能节能建筑技术在近9万平方米的建筑上进行应用,有效降低了建筑能耗。

——发挥人才资源优势,积极为西部地区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学校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就业,积极向西部输送优秀毕业生,并设立“求是奖”奖励到西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近五年,学校为西部地区共输送本科、硕士毕业生1265人。同时,学校积极与西部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合作,面向西部地区举办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共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1000余人;自1990年起,学校根据国家的部署和新疆自治区的需求,开始承办新疆民族干部经济管理专业培训班,培训了十几个民族的中青年干部1200余名。另外,学校配合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先后共派出1000多名师生赴西部地区支教、挂职和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汶川地震发生后,学校迅速成立专家科技服务小组,相关学院的20位资深设计专家紧张设计、规划的汶川映秀镇示范标杆村——渔子溪村重建工程在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开工,这是汶川映秀镇灾后重建的第一个村落。学校建筑设计院还参与了复建的小金县美兴中学等4所中学建筑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映秀镇水库安全性测试和抗震轻型钢结构住宅的开发、中小学抗震加固与修复研究,为灾后重建提供科学理论和关键技术支撑。

  ——发挥教育资源优势,积极服务西部高等教育水平提升。学校先后与新疆喀什师范学院、西藏藏医学院、新疆石河子大学和西藏民族学院等校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对口支援期间,学校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负责工作的统筹和协调,通过教师交流互访、教师和学生的培养培训、学科建设支持、教学科研合作等举措,积极提供办学成果和办学经验,为提升受援院校办学水平作出了贡献。一是建立广泛的交流互访机制。积极推进了学校、学院、学科等各个层面的交流互访,先后派出40余名教师赴支援高校进行讲学或挂职担任有关院系负责人,并通过联合申请和承担项目等方式加强合作,对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给予具体帮助,先后接收30多名教师和管理干部到校进修和挂职锻炼,并专门为进修教师指定专门导师,以便能快速参与到教学科研工作中。二是探索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合作。如先后接收石河子大学50余人来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成为师资提升的重要手段,先后接收该校40余名本科生到学校化工、土木、机械等相关专业学习一年,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拓展知识和视野。三是根据受援高校需要,积极提供好各方面支持和帮助。比如为喀什师范学院提供了学校开发的公文系统(OA)和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软件,并派技术骨干安装、调试及和培训,提供技术支持以及指导。向西藏民族学院、西藏藏医学院分别援建了“模拟电路实验室”和“现代医学实验室”,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