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简报〔2011〕第54 期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要求,总结交流各地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经验和做法,探讨保障学生睡眠时间的有效措施,教育部日前在京召开“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保障学生睡眠时间”工作座谈会。北京、天津、内蒙古、黑龙江、上海、江苏、山东、湖北、广东、四川、新疆、陕西等12个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领导及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市环境与儿童健康重点实验室江帆副教授,代表上海儿童睡眠研究小组向与会人员报告了《睡眠对学生健康成长影响的研究》成果。通过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与实验研究表明:儿童睡眠不足不仅对儿童的学习记忆产生不可逆的、隐匿的影响,而且与儿童的肥胖密切相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导致儿童睡眠不足的重要原因等。课题小组的研究不仅揭示了课业负担过重和睡眠不足对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习能力带来的严重影响,更重要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保障儿童充足睡眠的政策,科学安排学生作息时间,推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工作的落实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科学依据。会议认为,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学生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合理安排青少年作息时间,做到有规律、有节奏,保证充足睡眠,保证体育锻炼,保证饮食营养对促进青少年生长发育,增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上海、天津、山东、陕西、湖北等省市在会上交流了本地在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障学生睡眠时间方面的做法和经验。上海市教委将科研工作与减负保睡眠改革实践紧密结合,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推迟集体教育活动时间”、“调整中小学作息时间、推迟上学时间”的政策措施,与科研工作结合的做法不仅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而且保障了工作有效性和连续性。天津市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实施,从制定减负政策文件,建立“减负”责任人制度,加快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等,着力推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障学生睡眠时间。山东省通过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加大教育执法力度、实施教育问责制度,确保减轻学生负担、保障学生睡眠措施落到实处。该省教育厅采用“飞行检查”形式,不定期组织落实办学规范的督查组,到各市、各学校进行督导检查,对违规学校,根据情节轻重依法给予警告、通报批评、责令整改、撤销先进称号、取消评优资格、责令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等处罚,并追究学校负责人责任,有效促进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减负工作的重视,对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目前,学生课业负担重,导致睡眠不足,进而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问题已引起全社会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心青少年健康,高度重视学生课业负担,在中央7号文件和教育规划纲要中,强调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要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并将减负工作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各地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科学安排学生作息时间,保障学生睡眠时间。这项工作需要持之以恒,需要在机制体制建设上给力,需要在政策执行力上给力,需要全社会共同给力。各地要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减负保睡眠工作的自觉性,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本,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将减负保睡眠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会议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一定要转变观念,端正办学思想,切实按照教育规划纲要要求,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包括要规范中小学的办学行为,改进教学方法,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改革和完善评价制度等。充分发挥家庭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中的作用。要利用学校主阵地,开展对教师、家长及学生的宣传引导,重点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宣传国家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政策措施和要求,宣传充足睡眠、均衡营养及体育锻炼保健康等知识,使减负保睡眠工作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要积极引导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健康第一的思想和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健康观,引导和促进全社会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积极支持减负保睡眠,支持学校为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所采取的各项措施。要加强督促检查,增强减负保睡眠工作的执行力,确保国家对有关减负和保障学生睡眠时间的各项政策措施和相关要求落到实处。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检验和提高实施方案的实际效果,用调研数据进行论证,依据督导检查情况完善实施方案的做法。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