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简报〔2011〕第51期
2011年5月4日,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专程来到南京大学,为千余名南京大学师生作题为《推进“两个率先”,共创美好生活》的形势政策报告,同广大师生共度五四青年节。
罗志军从自豪江苏、希望江苏、奋进江苏、活力江苏四个方面展示了江苏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分析了江苏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他强调指出,“两个率先”(率先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江苏本世纪头二十年发展的总定位,是全省改革发展的主旋律,是引领人民群众开拓奋进的一面旗帜。“十二五”时期是江苏全面实现小康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这发展的重要关头,胡锦涛总书记殷切期望江苏继往开来,坚持“两个率先”,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并作出“六个注重”的重要指示,即:注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加强自主创新,注重发展现代农业,注重加强文化建设,注重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注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这“六个注重”的新要求,进一步指明了“十二五”时期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攻方向,成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指南。罗志军表示,“十二五”期间,江苏将坚决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六个注重”的要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紧紧扣住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力实施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文化建设、民生幸福、社会管理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党建工作创新“八项工程”,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再创一个黄金发展期,确保2015年全省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为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在报告中,罗志军多次强调人才资源和高等教育对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他说,江苏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呼唤大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也为各类人才创业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支持创新的政策力度越来越大,鼓励创新的氛围越来越浓,推动创新的机制越来越活,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加快产业化,一大批创新型企业茁壮成长,一大批创新创业典型不断涌现。江苏把创新驱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把科教与人才强省作为基础战略。省委、省政府坚持教育、人才优先投入、优先发展,近五年全省教育经费年均增长17.5%,今年省级财政安排教育支出168亿元,接近省级一般预算支出的1/5,特别是对高校改革发展、重点学科建设、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罗志军充分肯定了南京大学为江苏又好又快发展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说,南京大学名师荟萃,英才辈出,改革开放以来,为江苏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为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服务。省委、省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南京大学高水平发展,希望南京大学:一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学校的各项建设,打造更多的优势学科和重点实验室,集聚更多的一流学科带头人,加快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二是加强与产业、企业、基地的紧密合作,联合开展科研攻关,提供更好的科技服务,创造更多的科研成果,成为全省最具活力的创新之源;三是贴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进一步创新办学理念、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江苏“两个率先”输送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
罗志军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长期奋斗。”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饱经磨难,受尽屈辱。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辈历尽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华民族正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进入改革发展的最好时期,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历史告诉我们:丧失机遇、贻误发展,就会发生逆转,掉队落后;抢抓机遇、推动发展,才能追赶超越,缩小差距。罗志军勉励南京大学同学们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提出的三点要求,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刻苦学习,勇于实践,早日成为有用之才。他热忱欢迎更多的南京大学毕业生留在江苏工作,积极投身江苏创新创业的大潮,为建设美好江苏贡献青春力量和聪明才智。
此外,罗志军还围绕南京大学学生提出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南京大学如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青年如何成才成长、大学生下基层等问题进行了精彩回答。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