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

“中国职业教育与开发区创新发展对话活动”举行

2011-05-03收藏

教育部简报〔2011〕第50期

2011年3月30日至31日,中国职业教育与开发区创新发展对话活动在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举行。此次对话活动在教育部和商务部共同指导下,由中国开发区协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联合发起。活动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为主题,旨在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教育规划纲要和人才规划纲要,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与国家开发区创新发展对接和深度融合,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共同培养国家开发区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企业经营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发表主旨演讲,商务部副部长王超作书面致辞,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张天保、中国开发区协会副会长黄太和以及有关开发区和企业代表发言。

鲁昕指出,实行产教结合是改革发展职业教育的新机制。近年来,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刚刚颁布的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产业体系、现代服务业,推进城镇化,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些新要求,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加紧迫的需求。她强调,职业教育要树立全面培养、系统培养、多样化人才、人人成才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更加重视质量提高上来,加强内涵建设,逐步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鲁昕希望,教育界和产业界密切合作,共同完成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任务。要发挥行业组织最了解本行业领域的技术前沿、内在运作规律、人才需求的优势,使其在“教学指导、实习指导、教材指导”等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加强校企合作内涵建设,鼓励学校和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共建技能教室,共同培养教师,共同开发教材,共建产品技术研发中心,共同开展师生技能大赛,共同设立优秀技能型人才奖学金等。

王超强调,建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要决策,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创举。一直以来,国家级开发区率先开放、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在我国吸收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对外贸易、促进产业集聚、服务国家区域发展的战略中,发挥了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十二五”期间,要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生态环保、资源节约、人才聚集的示范区,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是实现开发区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希望借助此次对话活动探讨新形势下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路,实施开发区人才战略,促进开发区“十二五”时期又好又快发展。

张天保指出,20多年来,开发区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转型,创新发展模式,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开发区的一条成功经验就是坚持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特别是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既注重不断壮大职业教育规模,更注重充分调动行业企业积极性,共同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探索出了一条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开发区职业教育发展路子。

黄太和指出,近些年开发区的职业教育发展很快,成绩显著,有力地促进了开发区的产业聚集、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落实国家级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建设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示范园区、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园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园区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要求,依靠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加此次对话活动的代表认为,国家级开发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吸引外资最多、投资环境最优、技术水平最高的现代化产业集聚园区。在开发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符合国家、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可以使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等多主体共同受益。在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过程中,职业教育要更加重视开发区特点,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行业指导作用,促进校企合作,不断创新中国特色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为助推开发区转型升级提供可靠的技能型人才保障。

活动期间还举行了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开通仪式和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协议签署仪式。此次对话活动是2011年系列产教对话活动的第一个,教育部还计划指导开展在商业、服务贸易、现代物流、煤炭等行业领域的12个产教对话活动。

(责任编辑:宋成龙)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