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简报〔2011〕第86期
近年来,宁波大学积极开展“社科专家基层行活动”,通过各种渠道鼓励、引导广大社科专家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主动为地方政府及有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推动“产学研用”结合,在政府、社会与社科专家之间,在实践需求与理论研究之间搭建起有效沟通的桥梁。
一、为地方政府制定规划和政策建言献策。2010年是“十二五”规划编制之年,宁波大学积极组织专家参与地方各级各类“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基础调研和规划编制,共签订合同47项,获得研究经费350多万元。宁波杭州湾新区建设获得省政府批复后,学校以程刚教授为首,汇聚相关领域20余位专家,承接地方政府重大课题《宁波杭州湾新区发展战略与体制机制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基层调研与论证,课题组提出了“一核二廊、六区支撑、龙头带动”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打造休闲服务产业、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海洋新兴产业、整合提升制造业”的产业发展思路,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一些重要研究结论被纳入总体规划,成为新区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宁波市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学校积极承担宁波社会管理创新项目20多项,重点开展了宁波处置医患纠纷的立法研究、宁波居家养老模式研究、宁波实施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研究、宁波提供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等,部分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政府决策,对提升宁波社会管理实践经验,打造宁波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为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围绕浙江省“港航强省”战略,2009年,严小军研究员主持完成了“浙江省绿色港航关键问题与实现途径”调研报告,提出的关于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绿色港航经济、制定宁波—舟山港绿色港航发展规划等对策建议,得到了时任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的批示,认为该课题提出的对策建议很有价值,建议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推进港航强市工作中。2011年,在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大背景下,宁波大学社科专家以积极姿态对接国家、地方海洋经济发展需求,不断寻求与地方经济发展合作共赢的新途径,主动融入海洋经济发展主战场。目前,学校已制定“推进省市海洋经济发展行动计划”,依托省级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组成有关研究团队,深入港口、海岛、渔区开展课题研究,积极服务区域海洋经济发展。
三、为地方文化建设贡献力量。走进社区、走进群众,普及社会科学知识,满足公众对社会科学知识需求,已成为宁波大学社科专家的自觉实践活动。近3年来,宁波大学社科专家学者积极参加宁波市教育局主办的“宁波文化百科大讲堂”和市社科联主办的“天一讲坛”等社科知识普及活动,已主讲各类讲座90多讲,受益人数6万多人。此外,学校还积极组织社科专家参与地方先进文化建设。2009年6月,赵江滨教授受宁波市发改委委托,领衔承担《援建青川——宁波篇》大型纪实报告的撰写。课题组数十次深入各援建部门搜集材料,走遍了青川一镇三乡,深入援建工地、居民新区,广泛采访援建干部职工、当地干部群众,收集援建材料和感人事迹。课题组撰写的《青山作证——宁波支援青川灾后重建宏观报告》是目前国内第一部客观、系统、全面反映对口省市援建汶川灾区,从抗震救灾到灾后恢复重建全过程的历史性文献,为国家编撰《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志》提供了大量翔实的宁波资料,使救灾和援建的伟大精神成为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