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

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联合举办
“中华诵·2011中小学生夏令营”

2011-09-16收藏

教育部简报〔2011〕第129期

  2011年8月8日—13日,由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联合主办,在江苏省张家港市举行了第三届“中华诵?中小学生夏令营”,共有来自全国29个省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140余名中小学师生参加。本届夏令营首次有15名香港小学生参加。期间,营员们在参观游览张家港历史古迹、文化遗产、自然风景的同时,通过鉴赏、吟诵、书写经典诗文,感受到经典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加深了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建设主题场馆,激发营员学习和传承中华经典的意识。为办好本届夏令营,张家港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委接待办、青少年实践基地负责同志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投入近500万元,在张家港青少年实践基地内新建了一个“经典诵读主题馆”,通过创新视听样式和手段,强化互动和体验的方式来激发营员的学习热情。营员们纷纷表示新颖的学习方式提高了他们的求知兴趣,他们可以通过仿真视频跟着名家学朗诵,可以在录音室内自行录制诵读作品,并对这些平仄韵脚工整、朗朗上口的经典文章产生兴趣。来自香港的洪天蔚特别喜欢跟随专家一同学习诵读李白的《送友人》,而湖南梅喆杨、广西庞丰督星、安徽郑睿思三位小营员则录制了她们的朗诵作品—苏轼的《水调歌头》。经典的诵读带给了营员们成功的喜悦和一份收获,同时也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着他们,激发起他们学习和传承中华经典的意识。

  ——精心设计活动,提升营员的人文修养和道德品质。夏令营期间,张家港市青少年实践基地精心策划和设计了“五大”富含地方气息和民族特色的活动,分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包括织沙洲花边、包粽子、织渔网、剪纸,学习地方评弹和锡剧等。互动,营员在凤凰古镇与当地学生诵读交流,在暨阳湖畔与暨阳诗社成员及当地学生诵读交流;辅导,包括传统文化与经典诗词鉴赏、吟诵艺术讲座、书法篆刻艺术指导;实地体验,参观游览河阳山歌馆,学唱河阳山歌;参观游览江南农耕文化园和永联小镇,感受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成就;在张家港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参观防震减灾、消防教育、模拟法庭等12个主题教育场馆。“五大”活动始终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升营员人文修养和道德品质”贯穿其中,一位随营参加活动的老师说,现在我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不少传统活动在孩子心中慢慢地遗忘。承办方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让祖国灿烂文化植根于孩子心中。

  ——热心细致服务,培养营员间互助互爱的礼仪修养。基地为夏令营师生提供了细致周到的服务,营员中有两位特殊的成员,一位是来自新疆的小学营员麦得提,另一位是来自天津的初中营员乔圣辉。他们俩分别是哈萨克族和回族人,基地专门为他们聘请了一位清真厨师,单独为两位营员烹饪、供餐。在安保方面,张家港派驻足够警力全天执勤,专门成立了由3人组成的医疗小组,24小时值班。工作人员细致入微的工作感染着夏令营的营员们,从第二天开始,同宿舍稍大的营员就会主动照顾小营员的生活起居,早上叫他们起床,一同打饭用餐,帮他们晾晒衣服,而高中、初中组的营员们则主动负责起小学组和香港组营员们的安全,参观所到之处,他们结伴而行,一同观摩,一同交流。老师们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教育着营员。

  ——组织才艺展示,提高营员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夏令营的活动中包含了地方戏曲学习、地方特色学习和书法、美术、篆刻艺术等内容,专家们通过深入浅出的辅导,进一步丰富了营员们的才艺。组织的生活会、才艺展示会,也让营员们加强了相互沟通,诸如在才艺展示会上,来自上海的张书言、章轶程、徐朱迪3人联手,表演了集功夫扇、朗诵、书法于一体的《破阵子》;云南李筱薇和江西杨念合作了意韵悠长的诗朗诵《雨巷》;新疆张雅雯则“传授”给了大家新疆舞的精髓。在夏令营闭营汇报晚会上,营员们集体朗诵了《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念奴娇?赤壁怀古》、《浪淘沙》等经典名篇,共同展示了他们书写、篆刻的“诵中华经典,做文明少年”书画长卷和印章,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营员们还专门朗诵了他们新学会的《儿女欢》,并与内地营员们一同演唱了《东方之珠》。“中华诵?2012中小学生夏令营”将在重庆市渝北区举办。

(责任编辑:宋成龙)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