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

山东大学“三跨四经历”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11-12-23 来源:教育部办公厅收藏

教育部简报〔2011〕第194期

  近年来,山东大学通过建立“三跨四经历”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跨”即跨学科(学院、专业、校区、年级等)、跨学校、跨国境学习,“四经历”即本校学习经历、第二校园经历、海外学习经历和社会实践经历。目前,“三跨四经历”已成为学校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学生、学校、社会和专家的认可。

  ——内容充实,有的放矢。一是跨学科、跨专业学习,丰富本校学习经历。学校积极推行通识课程,开设了国学修养、创新创业、艺术审美、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七个通识特色课程模块供学生选修。同时,推行主辅修、双学位,推出英语+X、信息+X、语言+X、管理+X、环境+X等双学位班供学生选择,选取7个学院21个专业实施双学位双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现在,学生中获得双学位或有主辅修专业学习经历的比例达20%。另外,学校增设交叉复合型专业。文史哲班、金融数学班、生物医学工程、数字媒体技术、工业生态等十余个实验班和专业皆由两个以上学院合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校每年还通过举办暑期学校,并积极拓展海外教学项目,推动人才培养国际化,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知识、互相交流的机会。现在,每年有1万多学生参加各种暑期班,约占在校生的2/3。二是跨学校学习,增加第二校园经历。目前,学校与30所国内知名大学签订校际合作协议,合作学校间互派学生到对方优势学科、专业学习一学期或一年,学分互认,学费互免。三是跨国境学习,丰富海外学习经历。目前,学校与4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120多所大学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与70多所学校建立了学生交流关系。派出形式为整班派出与分散派出相结合,派出时间以长期为主,短期为辅。四是增加社会实践经历。全体在校本科生都能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含家庭角色体验类实践活动、社会角色体验类实践活动和各种专业素质拓展类实践活动。

  ——理顺关系,保障运行。学校树立开放意识,积极促进高校间优质资源共享,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适应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还积极理顺管理体制机制,与国内外合作高校建立了沟通协调机制和职能部门协调互动机制,保证信息畅通,及时发现解决合作过程中的问题。学校内部构建起了“校际合作领导小组—职能部门—学院”三级管理体制。并定期举办研讨会、组织学生座谈会、教师和管理人员互访,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不断完善和改进工作体制机制。同时,学校针对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出国(境)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办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使各项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特色育人,多方受益。一是学生受益。近10年来,30所高校、近百个专业的万余名学生参与“第二校园经历”,山东大学近4000名本科生通过国际合作参加了“海外交流学习”,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优化了知识结构,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增强了社会竞争力。据统计,在本科毕业生中,参加过第二校园经历、海外学习经历的学生考研率高出同届平均考研率约11个百分点,而获得双学位和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在考研和就业方面有明显优势。二是教师受益。通过国内外、学科间的合作交流,加强了高校教师间教学科研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教学内容方法改革和学科专业建设。三是学校受益。以学生为载体,“三跨四经历”架起了学院、学校、国家(地区)之间合作交流的桥梁,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和拔尖创新人才搭建了校际、跨国(境)合作平台,推动了高校教学、科研、文化等多方面合作。同时,通过学生交流还促进了学校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改进和提高。

(责任编辑:王静)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