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专辑(之四)

南京大学凝心聚力着力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2012-04-09 来源:教育部办公厅收藏

教育部简报〔2012〕第40期

  南京大学坚持育人为本,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凝全校之智、聚全校之师、集全校之力,注重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创新人才,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本科教育。

  凝全校之智,构建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促进人人成才。秉承人才培养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全面实施“三三制”个性化培养模式改革,为本科生4年大学生涯设计 “通识培养阶段”,“专业培养阶段”,“多元培养阶段”三个培养阶段,提供“专业学术类”、“交叉复合类”、“就业创业类”三条发展选择路径。在教学中实行三个“百分百”政策,即百分百课程开放,百分百专业开放,学生百分百自由选择课程、专业和发展方向。建立专业“准入准出”标准,任何学生只要满足专业准入标准,都可以选择心仪的专业学习;只要毕业时能够满足专业准出标准,都可以从该专业毕业。

  聚全校之师,建设多元化新型课程体系,着力优化教学资源。动员高水平教师,采用研究性、研讨式教学方法着力打造新生研讨课、通识教育课和学科前沿课等新型课程,形成三层次批判性思维训练课程体系,着力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激发创造力潜质。鼓励、引导名师上讲台,新生研讨课和通识教育课95%的课程主讲人为院士、长江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知名教授、学科带头人。

  集全校之力,着力建设人才培养保障机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党政一把手亲自牵头教学改革,在条件保障、队伍建设等各项事业上全方位服务于本科教学改革。一是增加教学投入。设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包括培养模式创新计划、高水平课程建设计划、教师教学发展计划、改进育人环境计划和教学资源建设计划等5大类计划453项,对创新人才培养经费实施“上不封顶”的政策。二是建设教学师资队伍。设置教学岗教授和副教授,激励积极投身教学一线的教师;增设教学奖励,每年由学生评选“我最喜爱的教师”;将教学工作作为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对教学工作不达要求者实行一票否决制。在评价教师时,实行四个“一视同仁”,即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一视同仁,教学研究项目与科研项目一视同仁,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一视同仁,教学带头人与科研带头人一视同仁。三是健全教学组织机构。先后成立了“教学发展中心”、“教学研究与评估中心”、“考试中心”,逐步实现教学的“管、办、评”分离,确保了高质量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王静)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