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简报〔2012〕第81期
四川大学坚持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积极完善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探索构建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取得了明显成效。
建立健全培养工作体制。成立学校教育创新改革办公室,统筹负责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2006年成立吴玉章学院,2007年建立“四川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2010年实施“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试验计划”)。学校成立了由谢和平院士主持,教务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学工部以及相关学院共同组成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对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进行深入探索。
注重选拔创新拔尖“苗子”。积极探索自主招生,公开选拔遴选优质生源。考核选拔当年保送和高考进入川大的拔尖学生加入“试验计划”。加强“双特生”遴选与培养,通过专家考核方式遴选在某些专业领域具有特殊兴趣及特殊爱好的具备发展潜质的“双特生”加入“试验计划”。与国家级示范中学签订联合培养协议,有意识地培养基础学科苗子,通过中学推荐的方式优先或破格录入“试验计划”。进入试验计划的试验班学生实行淘汰增补机制。
合理设置人才培养体系。实行双指导教师制度,为进入试验计划的每位学生配备两名指导教师,一名由国内知名学者担任,一名由诺贝尔奖获得者和院士等知名科学家担任。推行名家授课制度,聘请院士、长江学者入选者等知名学者参与基础学科拔尖创新班教学。改革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实现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转移;整合课程资源,将相关课程融合,强化知识联系和能力贯通;开设拔尖创新培养类课程,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实习实践等活动,着力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实行科研资源开放制度,提供资源保障,校内国家实验室、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各级实验室对试验计划学生全天候开放,优先保证试验计划学生进行科研训练。
精心设计人才培养过程。加强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对试验计划学生实行探究式、开放式、授课型与研讨型课程模式相结合的小班化双指导教师制教学模式。开设暑期学校,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组织学生参加中科院物理所暑期科研实践活动,与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拔尖创新学生。开设短期课程和举办学术讲座等,聘请国外大学知名学者参与试验班教学,开展课题制科研训练。依托国际合作联合培养项目以及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资助项目平台,把试验班学生分期分批送到国外一流大学进行学习与交流,资助学生参加国际会议。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