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简报〔2012〕第154期
上海财经大学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探索开放环境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为抓手,按照“创新机制、国际竞争、以用为本、高端引领、整体推进”的总体思路,以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并发挥作用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国际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坚持高端,建立开放竞争环境下的人才引进机制。按照国际公认的学术标准,在开放竞争的环境下选拔和引进优秀人才,持续并成规模地开展海外优秀人才招募,引进和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学术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和学术骨干,先后从哈佛大学、牛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海外名校引进150余位优秀博士,邀请50名海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特聘教授,海外人才队伍初具规模,国际化的人才引进长效机制初步形成。
以用为本,实行“非全时实聘”海外院长制度。坚持以用为本,采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机制,在国内高校中率先推出体制内非全时实聘海外院长制度,先后聘任了7名海外知名华裔学者担任校内优势学科所在学院的院长。实践表明,海外院长虽非全时在校工作,但享有院长实权,不仅将国际通行的课程体系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科研管理规范引入学校,同时借助其所具备的海外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关系网络,为学校进一步大批量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创设了顺畅的通道与和谐氛围,形成了“滚雪球”效应和网络效应。
创新机制,实行“双轨制”教师管理模式。为了让海外优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同时促进存量师资的共同发展,借鉴北美高校的Tenure track制度,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开放型、互通式的双轨制师资管理制度,实行“常任轨”和“国内轨”并行的制度体系。对海外引进的教师按照“常任轨”管理,聘期结束按照国际学术标准进行考核,决定是否续聘。2011年,对首批8位“常任轨”教师进行了考核,授予4人常任教职,给予3人延聘或缓期考核,2人终止“常任轨”合同。对于“国内轨”教师,通过骨干教师进修、双语师资培养、双轨教师合作研究等专项计划来推动其国际化转型,同时建立“国内轨”与“常任轨”之间的转轨机制,引导“国内轨”教师快速提升;学校试点岗位分类管理,将教师岗位分为教学科研并重、教学为主和科研为主三类,为其提供不同职业发展平台;对新进中级以下职务教师实行类似于“常任轨”的管理方式,为双轨合并创造条件。
示范引领,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集聚辐射效应。在引进的“常任轨”教师和特聘教授的带领下,近年来学校教师在以社科类为主的高水平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逐渐形成按照国际标准从事研究的学术氛围。借助海外优秀人才的大批引进,学校实施了一系列接轨国际培养规范和质量标准的教育教学改革,从根本上改进和提升了教育质量,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学历层次整体提升,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75%以上;学缘结构更加开放,本校毕业的教师比例降到15%以下;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海外博士占在岗教师的近四分之一,具有半年以上海外经历的教师达到60%以上。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