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简报〔2012〕第168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逐步探索出“六全”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一是课程教学全覆盖。面向大一新生开设必选课《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内容涵盖自我认识、自主学习、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生命教育等方面的课程内容,通过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是心理普查全过程。每年9月对新生开展心理普查,进行全面筛查;每年6月对高年级学生进行跟踪测查,对比测查数据。根据普查结果,结合日常工作,建立完善“大学生心理状况关键数据库”和《大学生心理档案》,不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三是咨询服务全天候。除节假日之外,心理咨询室为全校学生提供全天候咨询服务。依据学生的作息时间,上午开放一个咨询室,安排专职教师值班,采取教师轮班制;下午和晚上同时开放三个咨询室,由专兼职咨询员与学生约谈咨询。此外,学校还组建了心理联络员队伍,及时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四是日常活动全渗透。充分发挥班级和学生心理社团的积极性,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每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举办心理专题讲座、心理电影放映、心灵剧场演出等特色活动;召开“成长与发展”心理主题班会活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社团活动等,宣传心理卫生知识,引导广大学生自觉塑造健全人格。
五是心理状况调查全方位。每年坚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状况调查”,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消费状况、宗教信仰、学习、情感、应对应急事件等情况,查找影响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着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
六是危机事件全员参与。坚持开展相关部门全员培训工作,不断增强教职员工主动关注学生的意识和识别心理危机的能力。制定《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方案》,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相应的教育、培训、报告、鉴定、备案、保密和保障制度,对学生心理危机及早预防、及时疏导、快速干预。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