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简报〔2013〕第25期
近年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大力实施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多方参与、灵活开放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新模式,着力建构以“校—企—校”联盟为核心的职教教师教育联盟,取得明显成效。
建立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互补。“校—企—校”联盟主要由职技高师(职教师资培养单位)、职业学校(职教师资用人单位)、行业企业(职业学校毕业生工作单位)三类实体机构以团体会员形式组成,包括国家级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院校2所,省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院校8所,高职院校5所,中职学校26所,大中型企业14家,行业协会3个。联盟建立了资源利用参考目录,明确各成员单位可提供的共享资源、互补资源、有偿资源。院校成员单位主要向企业成员单位优先优惠提供技术开发、员工培训、毕业生供给、企业文化建设等支持;企业成员单位主要向院校教师培养培训优先优惠提供实践岗位、实习指导、授课教师、设备设施、课程开发等支持。联盟根据不同的教育项目,制订相应的培养培训方案及资源使用方案,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协商运行,建立共同发展平台。联盟在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按“政府统筹、协商决策、责利驱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原则运行。联盟根据需要聘请行政领导、教育专家、专业人员担任顾问,负责对联盟工作提出建议,提供专业指导;每年召开1-2次全体大会,研究决定联盟的重要事项,确定工作计划及专项工作牵头单位;每年举行一次教师教育工作经验交流活动,并在《联盟动态》和网站上介绍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进展。联盟专门成立了职教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开展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基本情况和专业课师资培养培训需求专题调研;建立了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数据库,为联盟及成员单位开展师资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协同创新,构建开放育人机制。联盟成功推行了校、企、校多主体共同设计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共同实施教学、共同评价教育效果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本地区的特殊需求开发了7个师范专业的“校—企—校”人才培养方案,编写了18套(册)教材;在企业和职业学校建立了6大类21个专业方向的教师专业实践岗位以及8大类34个专业方向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实践岗位;在师资培养培训一体化课程建设、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建设、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开发、教师资格认证课程开发、专业技术训练以及职业技术人才个性化培训、职业文化与企业文化进课堂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联盟还面向县级职教中心提供干部和专业课教师培训,为企业和社区提供职工培训和居民教育项目,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体系开放、功能不断提高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网络。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