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

各地各高校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改革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13-06-13 来源:教育部收藏

教育部简报〔2013〕第69期

  各地各高校按照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部署和要求,深入实施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联合培养。山西、江苏、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推进研究生培养“学术导师+行业导师”双导师制,联合开展重大课题研究;青海、西藏强化校企联合,创新藏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北京外国语大学、黑龙江大学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和联合培养。交叉培养。华中科技大学加强交叉学科团队建设,制定跨学科博士生个性化培养方案,提升博士生创新能力。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开设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形成独具特色的多学科交叉“课程包”,培养基础学科复合型拔尖人才。贯通培养。中国政法大学对法学本科与研究生进行6年两阶段贯通式培养,实行“同步实践教学”和“分站式”专业实习。大连理工大学统筹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构建“本科+工程硕士”、“本科+学术硕士”、“本科+硕士+博士”等贯通式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北京、浙江等地建设高校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实现优质资源集中共享,形成课程建设新合力。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等充分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开发一批高质量通识核心课程供学生选修,强化经典与前沿知识学习,培养批判性、创造性思维。改进教学方法。北京大学、东北大学、四川大学等实施小班化、研究性、启发式、批判式讨论教学。浙江大学开设开放课程网站,推行网络化教学和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改革考试评价。上海、浙江等地高校以开放性试题为主,推进非标准答案考试;强化过程考核,提高平时成绩占比,实行大容量自主作业与当场练习、演讲相结合的多样化考核办法,重点考察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强化实践育人环节。湖北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建设全省高校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为大学生进行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提供平台,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中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设立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强化实践育人。南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广西大学通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本科生科研训练平台、学科竞赛平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平台、校内外实践教育基地平台等多种实践训练方式,增强学生对国情社情的了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惧艰苦的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

(责任编辑:赵亚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