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简报〔2014〕第30期
2014年5月29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了2013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受到国内主要媒体的高度关注,社会反响正面积极,宣传引导作用凸显。
加强监测,提升发布内容的科学性权威性。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发布的信息是建立在对庞大数据统计、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权威性。2005年以来,国家语委陆续设立了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平面媒体、网络媒体、有声媒体、教育教材、少数民族语言、海外华语等中心,建设了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持续采集大量的语言数据,为社会语言生活监测与研究提供可靠依据。2013年度报告发布的流行语、新词语等数据就是在各中心和数据库125万个文本、12亿字次语料的基础上,经过认真分析统计得出。
注重分析,为解决语言生活问题提供参考。国家语委在加强监测的同时,注重对监测数据和语言生活中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的分析研究,及时为国家、社会和个人提供决策参考和信息服务。如2013年度报告发布的“走出国门”的词语、人口流动带来的语言变化、医患矛盾中的语言问题等研究报告为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力,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提供了参考;外文缩略词使用状况与对策研究、海峡两岸中小学语言教材选文比较研究等为规范社会用语和加强语言教育提供了助力。
强化宣传,引导社会语言生活趋向健康和谐。《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围绕“老虎苍蝇一起打”、“八项规定”等成为热词的报道,以及《人民日报?海外版》、《经济日报》以《流行词语折射社会热点:如时代的脚步 似历史的足迹》和《网住语言生活》为题的深入分析报道,让群众深切感受到语言生活中涌现的特色字词与社会生活和历史事件的密切联系,认识到健康的语言生活对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意义。除发布年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外,国家语委会同商务印书馆、中国网络电视台等单位组织开展的“汉语盘点”活动,已经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支持翻译并出版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英文版,向世界宣传介绍我国语言文字政策和工作;发布推荐使用的外语中文译名进一步了规范社会语言生活,收到良好效果。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