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

江苏省苏州市全力推进职业教育转型升级

2014-08-21 来源:教育部收藏

教育部简报〔2014〕第39期

  江苏省苏州市迅速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紧紧围绕“教育部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以及“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创建,全力推进职业教育转型升级,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优化布局调整,创新职教管理体制。通过“整合提升一批、转制重组一批、保留发展一批、撤消停办一批”的布局调整方案,解决了职业教育“小而散,多而弱”的难题,基本实现向开发区集聚、向品牌企业靠拢。全市中职学校由94所减少为26所,其中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6所,省高水平示范校(四星级)14所。全市高职院校由5所增加至19所(含3所五年制高职校),在校生由3万人增加到10万人以上。积极发挥苏州市职业教育经教联席会议等平台的作用,充分调动政府、院校、行业协会、企业的优质资源,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职教管理体制。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完善股份制,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苏州工业园区打破公办教师事业编制的传统,深化“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办学经费包干制。苏州国际教育园和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开展“师资共享、柔性管理”的教师队伍管理模式试点,打破了中高职界线,促进了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深化产教结合,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始终坚持面向企业、市场办学,与行业企业结成“合作双赢,共同发展”的伙伴,专业设置及时把握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变化,教育教学最大限度贴近现实。出台《苏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打造苏州市校企合作服务平台。组织学校、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组建12个专业性职教集团,开展多校多企集群式合作。各县域也积极行动,张家港市建立江苏扬子江职业教育集团,拥有28家跨区域会员学校以及18家会员企业;常熟市成立由三大开发区及多家骨干企业组成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委员会”和“办学集团”;昆山市建立校企服务网,为院校、企业、行业搭建网络服务平台;太仓市建设校企联盟9个,参与的政府部门有10个,行业协会8个,骨干企业400多家。全市各职业学校普遍建立了由企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学指导委员会。

  打造名师工作室,创新队伍建设机制。率先探索建设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全市共建立102个各种类型的名师工作室,发展骨干成员近800人,发表了论文1000多篇,出版了一批专著和教材,营造了“学名师之德、学名师之学、学名师之专、学名师之格”的良好氛围。各级教师培训报名踊跃,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省职教领军人才总数达22名,“双师型”教师达专业专任教师的75%。同时,还建立了全市职教企业讲师库,出台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兼职教师占比达到了25%。

  坚持以赛促建,创新专业建设途径。始终坚持以技能大赛为抓手,推进职教内涵式发展。坚持以赛促建,运用技能大赛的经验着力提高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实训基地水平。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和信息发布平台,设立每年100万元的优秀高职新专业奖励基金,开设的15个专业大类基本覆盖了主要行业,其中苏州工业园区积极开发了生物医药、纳米科技、文化创意、新能源等新兴专业。全市职业学校创建省级品牌、特色专业47个。狠抓精品课程建设,开展市级评选奖励。2013年获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3项。2014年获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0项。

(责任编辑:王珣)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