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

2015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

2015-09-15收藏

教育部简报〔2015〕第42期

  今年暑期,各地各高校组织大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投身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

  深入开展理论宣讲。北京大学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设计了“文化之源”、“改革之路”等六大板块,把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区域发展建设调研、社会实情观察寻访、创新创业体验等纳入到理论宣讲、实践育人中。西南大学组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讲团深入农村、社区,累计宣讲近300场,回收调查问卷5000余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实现青春价值 接力中国梦”为主题,组织91支实践队奔赴全国14个省份开展政策宣讲600余场。四川省组织3万余名大学生深入农村乡镇、城市社区、厂矿企业开展理论宣讲活动,向群众发放资料20万余份。

  大力弘扬抗战精神。东北大学组织“铭记抗战·红色足迹”寻访实践活动,选派64支校级重点团队,近400名学子分赴北京、陕西、湖南等15个省市开展寻访实践,采访老红军、老战士。河北大学“百名抗战老兵大学生寻访团”300名大学生奔赴保定22个县市区,寻访100名“抗战老兵”,聆听他们讲述抗战故事,收集老兵愿望,力所能及给予帮助。南京农业大学成立“红色文化进社区”综合服务实践团,开展抗战历史读书会、收集老兵“中国梦”等活动。临沂大学、同济大学、井冈山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中国民航大学等五所高校联合举办“走进山东抗日根据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组织大学生重温英雄事迹,感悟伟大精神。

  积极助力“一带一路”。清华大学组织师生走进花剌子模地区和费尔干纳谷地,开设为期两周的大篷车课堂,指导学生采访写作,讲好中国故事。中国人民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广西组建“一带一路”调研观察团,探寻“一带一路”地区的历史文化、城市变迁、生态环境。浙江大学成立学生“一带一路”研究会,组织300余名师生会员分赴“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开展丝路文化主题调研实践活动,服务区域文化软实力提升。西安交通大学组建9支队伍分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重点城市,围绕“农村信息化建设及群众满意度现状”展开调研工作。集美大学师生赴厦门、泉州、平潭等地调研“一带一路”倡议与邮轮经济之间的关系,提出发展建议。

  切实服务基层需求。北京师范大学组织“寸草春晖协会”、“师英爱心社”、“未来教育家协会”学生团体以及免费师范生等组成90支义务支教实践队,分赴青海、甘肃、宁夏、贵州等地开展教育帮扶活动。重庆大学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行活动,支教课程涵盖地理、历史、安全、心理健康等特色内容。东南大学、山东大学组建硕士、博士实践团,面向对口企业开展名师讲座、专家培训、项目嫁接、科技服务。山东农业大学组织近400支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通过定点宣讲、现场指导、赠送科技资料等形式,为农民提供“田间地头”的生产实践指导。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发挥专业特色和优势,开展义诊、针灸推拿、中医药知识科普、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直接受益群众达4万余人次。

  不断完善长效机制。厦门大学将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创新、就业创业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相结合,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实践成果共享和转化机制。兰州大学实施大学生社会实践学分制,将社会实践作为本科生2个学分的必修课,通过品牌化培育、项目化配置、信息化支撑、社会化运作,实现学生教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无缝衔接。天津大学创建《社会实践》《大学生实践力培养》等课外实践教育课程,作为学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全校每年有3000余名学生获得该项学分。

(责任编辑:耿道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