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简报〔2016〕第51期
今年暑期,中宣部、教育部组织近400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分赴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湖南、广东、贵州10省市,围绕纪念建党95周年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研修,帮助教师们加深对革命历史、红色文化、改革开放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提高党性意识。教师们走南湖、上井冈、访遵义、探孟良崮,瞻仰伟人故居、致敬革命先烈、寻访我们党已经走过的95年辉煌历程,接受了关于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育。教师们深刻认识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实践的选择;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系。
感受制度优越。教师们实地了解中国商飞、港珠澳大桥等重大项目工程进展情况,考察苏州工业园区、上海自贸区等改革开放试验区,走访常熟蒋巷村、张家港永联新村、嘉兴市永红村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亲身感受到我们党、我们国家的制度优势。教师们表示,要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奋斗。
积淀精神追求。在实践研修过程中,教师们一致认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必须倍加珍视、世代相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提高理论素养。实践研修期间,各地整合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教育资源,组织安排“红船精神与建党95周年”“海上丝绸之路与海洋强国的名与实”“广东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与创新发展”“沂蒙精神的形成与弘扬”“红色资源与高校人才培养”等理论性强、案例丰富新颖的专题报告和讲座,帮助教师提高理论辨析能力,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积累了大量素材。在河北,教师们还观看了李保国先进事迹报告会视频,普遍感到触动了灵魂、净化了心灵、提升了境界。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