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

江西师范大学构建区域特色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2017-06-05 来源:教育部收藏

教育部简报〔2017〕第5期

  江西师范大学立足区域发展特色,构建融“红色引领、绿色行动、蓝色创新、金色保障”于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切实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红色引领融入课堂,厚植创新创业人才的精神内核。充分利用江西红色资源,将红色基因注入创新创业教育。把井冈山革命斗争史作为创业基础的第一课,开设《井冈山精神》等通识教育课程,广泛开展红色阅读、红色体验、红色宣讲等系列活动。制定本科生德育答辩工作实施办法,将德育答辩同学业答辩一样作为本科生毕业、学位授予的前提条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总结、养成优良品行。开展“党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探索依托专业和学生社团建立党支部,将思想引导与创新创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绿色行动强化实践,建立具有生态文明特色的实践育人模式。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和绿色创业能力。统筹校内外优质资源,采取校地、校企、校所、校校联动方式,协同打造一批融人才培养、创新研究、创业示范、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生态文明实践育人基地。重点建设“江西师范大学科学科技园众创空间”、“鹿鸣文化园”等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加大实验室、国家级项目开放力度,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搭建平台。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联合,深入开展“百县大调研”、鄱阳湖科学考察、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等“绿色使者”系列生态文明实践活动。

  蓝色创新贯穿全程,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方案,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划分学术型、应用型、综合型等3个专业类型,分类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发展重点和创新创业素质能力要求,政校企三方协同培养,促进学生多样成长。构建由普及课程、兴趣课程、专业课程、网络课程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四级课程体系,在公共基础课中增设不少于4 学分的《大学生创业基础》等通识必修课程和《中小企业创业管理》《投资项目评估》等创业选修课程,使创新创业教育四年不断线。制定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用于打造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和设立创新创业课题,持续指导帮扶创业学生。

  金色保障支撑体系,助力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开展。统筹教师示范、校友支持和政策配套,形成良性循环的创业生态链。举办创新创业师资培训班,支持教师依托专业优势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将知识产权收益的70%奖励给成果完成人及其研发团队。聘请200余位校友企业家组建创业导师库,知名创业校友在学校设立创新创业基金项目,引导支持学生投身创新创业。制定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激励师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的奖励办法,推行创新学分、弹性学制、主辅修等个性化政策,从资金、场地等方面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指导和帮扶。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