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创新装备制造业现代工匠培养模式

2017-09-25 来源:教育部收藏

教育部简报〔2017〕第18期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装备制造业培养懂技术、精技能、能创新、德技兼修的现代工匠。

  围绕重点领域,深化校企合作。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学校与有关科研机构、企业共建“德阳中科先进制造创新育成中心”“航空材料检验检测中心”“工业机器人应用创新中心”等产学研平台,融入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协同实施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近六年,为有关装备制造企业输送毕业生7100多名,占学校制造类专业毕业生总数的55.9%;联合开展有关试验试制项目993项,获得国家专利268项;为40余家企业开展员工技能提升培训1.3万人次。

  服务产业发展,创新培养模式。按照“产业结构调整到哪里,办学就跟进到哪里;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提供什么样的人才支撑”的理念,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职业对接、教学内容更新与企业技术进步对接。针对有关企业急需模锻高技能人才,学校开设模锻专业,按照“厂中校”模式,校企联合培养了大型模锻压机试运行的首批操作者,实现了大型项目顺利建成和技能人才培养到位的双赢。针对有关企业急需焊接高技能人才,学校调整教学内容,通过“校中厂”模式,引入欧洲焊工标准,校企联合培养的近150名毕业生全部进入核电、风电生产的关键岗位。

  坚持立德树人,塑造工匠精神。在配备辅导员、班主任的基础上,为每个班级增设一名由校领导、中层干部、教授、技能大师或企业专家担任的班级导师,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引导学生坚定实业强国、技术报国的理想。紧扣专业和课程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训教材中编入高技能人才楷模的“殷切寄语”和“榜样的故事”。与企业基层党组织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建立校企“双汇报、双考察”制度,加强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国劳动模范、高技能人才楷模、全国技术能手等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传授绝技绝活、言传身教,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起来,大力培养工匠精神。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