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简报〔2017〕第45期
浙江省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加强中小学党建工作为引领,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着力提升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压实各级抓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政治责任。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全面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召开全省中小学育人工作座谈会、中小学德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和推进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认真贯彻中组部、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精神,规范中小学校党组织隶属关系,推行党组织书记、校长“一肩挑”或交叉任职,积极探索把更多优秀教师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教师培养成学校骨干的新型培养机制,全省近6000所中小学校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努力实现从有效覆盖到有效发挥作用。把抓好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中小学校党组织重要任务,多形式探索实施“党建+育人”、“党建+教学”、“党建+文化”等融入式党建工作法,推进党建工作与育人工作融合、与教育教学融合、与学校改革发展融合,形成抓党建促育人的协同效应。
牢牢抓住关键环节,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突出价值观育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连续22年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教育主题活动,采取校校开设“时政宣传栏”、传唱《大禹纪念歌》等形式大力推进中小学时政教育,去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大陈岛老垦荒队员的后代、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12名小学生回信,使全省中小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理想信念和时代精神教育。突出课程育人,编写实施《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指导意见》和涉及29门学科的《中小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在编写应用地方课程通用教材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了蕴含浙江精神的《浙江人》《浙江潮》中小学德育地方教材。突出文化育人,组织开展创建美丽校园活动,连续举办11届青少年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推出《我们的节日》读本。突出实践育人,杭州市从2008年开始推出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建成基地112家,1500万人次的中小学生走进“第二课堂”,探索形成了党委政府主导、财政经费补助、场馆资源整合、学生免费参加的校外德育阵地建设模式。
更加注重小处着手,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落细落小落实。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做起,秉持“德育是靠做的,不是靠说的”理念,落实《中小学生守则》,突出重日常、重细节、可感可知可践行,研制发布施行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版本的浙江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心理健康教育做起,成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建成省、市、县、校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网络,实现心理辅导室全覆盖,大力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全面建立心理危机识别、筛查和预警通报制度,打造家校协同的亲子辅导公益平台。从办好每一所家长学校做起,在全面建立家长学校的基础上,启动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数字资源建设工程,用3年时间建设500个家庭教育数字资源,基本满足各学段家长学校需求,推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