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

创新政策 破解难题 湖北省武汉市打造“大学生最友好城市”

2017-12-12 来源:教育部收藏
教育部简报〔2017〕第52期

  湖北省武汉市以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等“四大资智聚汉工程”为抓手,加强政策创新,破解大学生就业创业难题,支持帮助大学生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让大学生能就业、易创业、快落户、好安居。

  坚持目标导向,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顶层设计。坚持“不拼资金拼环境”、“刻意人为留人才”的理念,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实施方案》《支持百万大学生留汉就业创业若干政策措施》,确定“5年留住100万大学生”目标任务。坚持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组建“走进去”、“走下去”、“留下来”和“干起来”4个工作专班,制定放宽落户条件、人才安居保障、打造主题社区、增加实习机会、鼓励基层就业、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创业工位、加大融资支持、优化创业就业环境等9项具体政策,初步实现了“落户敞开门、就业领进门、创业送一程、服务送上门”。

  突出问题导向,破解大学生就业创业现实痛点。解决 “落户难”问题,出台进一步放宽留汉大学毕业生落户试行办法,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最早放开大学生落户限制,实行大学生落户“零门槛”,做到大学毕业生落户与就业创业政策“全脱钩”、户口迁移“全自由”。解决“住房贵”问题,制定加强大学毕业生安居保障的实施意见,提出建立以“租购并举”为核心的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体系,通过降低房地产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产业链成本、鼓励企业奉献让利等“三条途径”,实现“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买到安居房”;通过新建一批、改建一批、配建一批及调整已建在建的部分公租房房源等“四种来源”,实现“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租到租赁房”;完善保障性住房资格准入、租赁循环退出等机制,确保轮候有序、公平善用;目前已推出大学毕业生租赁房6816套,并按照今年底启动、明年底建成的要求规划建设“长江青年城”,打造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的样板。解决“收入低”问题,发布武汉市大学毕业生在汉工作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提出“专科生4万元、本科生5万元、硕士生6万元、博士生8万元”的初次就业薪酬标准,并组织各区地毯式排查用人单位薪资标准,确保执行到位。

  强化效果导向,营造大学生就业创业浓厚氛围。2017年11月,市委市政府启动以“有梦想、留武汉、一起创”为主题的“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校园巡回招聘系列活动,市委主要负责人主动担当“第一宣讲员”和“第一招才大使”,走进在汉高校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引导大学生了解武汉、热爱武汉、留在武汉、立业武汉。活动首批共集聚大学生求职岗位4万余个、百万年薪岗位逾百个、10万年薪岗位近万个,年底前共举办20场校园招聘会,目前已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年引进18万名大学毕业生的目标任务。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团队、创业学院评选活动和大学生创业企业税费扶持工作,每年提供不少于10万人次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机会,并设立大学生创业贷款担保基金,建设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中心、服务专窗,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责任编辑:岱宗)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