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

湖北省全面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17-12-20 来源:教育部收藏
教育部简报〔2017〕第57期

  湖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着眼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把党的领导贯穿高校办学治校各方面、全过程。

  突出政治建设,推动高校以实际行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省委坚持以上率下,始终把政治建设作为高校党建最根本的建设,牢牢抓在手上。省委常委会每年至少研究2次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今年初明确高校工委书记由省委常委兼任,每位省领导联系1所高校,并及时召开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题会议。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对高校领导的若干意见》,鲜明提出“高校姓党”,明确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校长在党委领导下主持学校行政工作、组织实施党委决议并报告执行情况,教育引导高校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聚焦政治巡视,实现48所省属高校巡视全覆盖,严肃追责问责857人。党的十九大以来,省委提出办好“新时代湖北讲习所”,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省级领导干部全员上阵,带动各级领导干部到全省高校“讲习”200多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进高校课堂、指导办学治校、武装师生头脑。

  突出政治标准,锻造绝对忠诚的高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一是严格政治把关,配强班子、选好干部。坚持好干部标准和“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要求,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择优选拔省属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向15所民办本科高校选派党委书记。全面落实“校长是中共党员的同时任党委副书记”和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统战部长进党委班子的要求,把党务和思政工作队伍纳入人才队伍建设总规划,从组织上强化高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二是强化政治管理,管好班子、用好干部。推进校级领导任期全职化试点,普遍实行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政治管理、组织管理、履职管理及考核,推动高校领导人员能上能下。三是坚持政治原则,团结班子、凝聚干部。指导高校认真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完善民主集中制各项制度机制,高校党委每年向省委报告一次执行落实情况。近两年,省委对班子不团结问题严重的2所高校书记、校长就地免职、全省通报。

  突出政治功能,建强高校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战斗堡垒。一是提升高校党组织的覆盖力。在科研创新团队、学生公寓、社会实践团队建立党支部507个,将支部活动从校园延伸到社会。严肃纪律规矩和政治生活,多渠道查找高校失联党员,结合高校党员实际抓好支部主题党日,推动党的一切工作落到基层、实到支部。二是提升院系党组织的领导力。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院系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健全院系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协调运行工作机制,促使院系党组织既能“出声”又能“出面”。三是提升教师支部的凝聚力。坚持开展“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选配2879名学术能力强、党务能力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党支部书记,目前全省省属高校教师“双带头人”比例达到98%。组织开展“支部好案例、书记好党课、党员好故事”展评活动。四是提升学生支部的号召力。以“党旗领航”工程为抓手,面向新生、低年级、高年级学生分类开展“早日站在党旗下”、“党旗在我心中”、“我为党旗添光彩”活动,在青年学子中营造信党、爱党、入党的浓厚氛围。在学生支部的组织带动下,近年来涌现出志愿服务标兵徐本禹、长江大学“10•24”英雄集体等100余个先进典型。

  压实政治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格局。各高校党委全面履行主体责任,把学习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作为重大任务,推出《马克思主义大辞典》等理论研究成果,打造“同上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电视公开课,用身边事讲好真理故事;大力实施“高校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培育计划”“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四年来培育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教师120名、学生156名,带动广大师生筑牢理想信念;持续开展以“干部访谈教师、教师访谈学生,创基层党组织先进、创教育事业发展先进”为主题的“两访两创”活动,把思政工作做到师生心坎上;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实施“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不让一名贫困学生失学,帮助贫困毕业生就业创业。各有关部门立足职能,合力下好高校“大党建”、“大思政”的大棋局,制定《湖北省高校党建任务指导书》《高校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全面推行校院系三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推动各项任务落细落实。

(责任编辑:岱宗)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