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

江西省聚焦“五向”精准发力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2018-09-07 来源:教育部收藏

教育部简报〔2018〕第15期

  近年来,江西省主动作为、积极探索,聚焦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投向、导向、取向、风向”,精准用力、持续发力,营造“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校以立教为基、师以从教为乐、民以助教为荣”的良好教育生态,有力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把牢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党以重教为先”更加坚定。把教育事业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成立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省高等院校招生及自学考试委员会、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省职业教育联席会议等,定期专题研究部署教育工作。建立省领导联系高校制度,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推动文明美丽校园创建,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得到明显改善。推出弘扬井冈山精神“五个一”(一个规划文件、一套地方教材、一台史诗剧、一批专题研究成果、一套支持保障体系)举措,举办“诵读红色家书讲述英烈故事”活动,开展巡演展演。创新建立县级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机制,将办好教育上升为各级党政“一把手”工程。实现省管高校、民办高校和中小学校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全覆盖”。

  坚持财政投向,保障教育优先发展,“政以兴教为本”更加彰显。注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落实教育优先发展。2012—2017年,全省教育经费总量从775亿元增加到1174亿元,增长51.5%;财政性教育经费从648.99亿元增加到988亿元,增长52.2%,占GDP比重稳定在4.7%左右,占全省公共财政支出稳定在18%左右。各地政府大力保障教育事业发展,南昌市东湖区坚持“有多少事找多少钱”;吉安市吉州区别的项目搁一搁也要先确保教育用地,在全省率先以公租房项目推动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免费为农村教师提供“五个一”(一张床、一张办公桌、一台热水器、一台电视机、一套厨房设备)住房服务;赣州市安远县2013年将获批的县政府大楼建设资金,全部投入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上饶市弋阳县近三年全县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累计达20.56亿元,相当于全县一年半的财政收入总和,累计新改扩建178所学校,增加学位2.8万余个;丰城市将每年新增财力的70%投入民生领域,其中教育投入在民生支出中占三分之二,2018年投资18.3亿、供地1373.49亩,城区整体规划新建学校30所。全省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家评估认定的县,由2014年占19.6%提升到2017年的82.14%,高于全国平均。

  扭住办学导向,扎实实施素质教育,“校以立教为基”更加深入。先后组织300余万名学生开展红色、绿色、古色文化教育,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推动14所普通高校试点跨校学分互认,受到学生欢迎。在近三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累计获得3金、18银、54铜和3个最佳单项奖,获奖总数连续两届位列全国第一。创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649所,在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上获10金8银历史最好成绩。在全国大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中累计获一等奖22个,每年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70余场次,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51所、全国国防教育特色校36所和示范校45所。各地各校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推进素质教育,吉安市打造“井冈山市红色德育”“安福县幸福教育‘136’工程”“思源实验学校足球教育”等特色教育品牌;抚州市大力推进“戏曲进校园”工作,举办“汤显祖国际戏剧节暨国际戏剧交流月活动”,反响良好。

  夯实工作取向,弘扬尊师重教风尚,“师以从教为乐”更加盛行。通过以荣誉肯定地位、以典型激励群体、以待遇匹配贡献,培养大批教育生态建设生力军。建立长期从教教师荣誉制度,抚州市对夫妻双方均在农村任教且获得长期从教荣誉证书的,本人有意愿,可以安排一人进城区任教;新余市对在乡村学校任教30年以上并仍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每人每月奖励200元。2016年评选表彰首届“感动江西十大教育年度人物”,涌现出老阿姨龚全珍、最美乡村教师支月英等“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和“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十二五”期间建设乡村教师周转房8000余套,“十三五”期间规划增加1万套。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增加乡村学校中高级岗位数量。安远县对已取得中、高级职称任职资格的教师实行全部聘任和按时晋档,全县600余名中高级教师受益;芦溪县实现“两高一保”(教师工资增速高于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水平高于国家公务员,保证按时足额发放),设立教师奖励基金60万元,激励更多教师扎根农村、服务农村。

  引领社会风向,优化教育发展环境,“民以助教为荣”更加和谐。营造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构建政府主导、学校主体、家庭配合、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五位一体”育人大格局。积极开展“万师访万家”活动,2017年23.7万名教师共家访428.6万户家庭。教育志愿服务有声有色,省关工委发挥“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优势,组织3600余个关爱报告团,报告3.9万场次,受益青少年达938万人次;萍乡市建立家校社教育命运共同体,成功劝返1492名家长回乡创业,1781名儿童摘掉留守“帽子”;南昌市“学生课余教学辅导志愿服务中心”、萍乡市“四点半课堂”、九江市“课后服务”深受好评。捐资助学掀起新高潮,江西慈善总会、海外联谊会等每年捐资助教上亿元;民主党派倡导社会各界捐献年收入、劳动时间等可支配资源的1%,用于帮助贫困学生、援建贫困学校、促进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南昌、九江、新余、上饶、抚州等多地成立教育基金会;安远县成立民间教育发展基金会122个,筹集奖教助教资金1.3亿元;莲花县九旬老人王振美用省吃俭用存下的50万元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受到广泛赞誉。

(责任编辑:姚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