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简报〔2018〕第27期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学生近视问题连续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各地各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八部门《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从优化顶层设计入手,加强监测预警,开展体育锻炼,改善硬件环境,坚持家校联动,强化考核激励,凝聚工作合力,建立起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近视防控体系,为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加强组织领导,优化顶层设计。山东省成立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家指导、部门配合”的工作体系,构建三级防治网络,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视力筛查率达100%,视觉健康发育档案建档率达100%。黑龙江省将青少年学生近视防控工作纳入“健康龙江行动”战略,成立防近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全省青少年近视眼防控基地,在全省城乡确立300所学校为学生视力监测点,开展视力筛查、宣传教育。江苏省制定三年行动计划,联合卫生部门开展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试点工作,对试点地区在资金扶持、专家指导、课题研究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湖北省武汉市将学生视力健康纳入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民生工程,成立由多部门、多学科专家参与的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工作指导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依托市视防中心组织开展全市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按照“早期预警、跟踪监测,专家指导、科学预防,加强试点、全面推广”的思路,开展全区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试点,建立以中小学学生为主体,学校、教师、家长、社区支持配合,多部门参与的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模式。
坚持科学防控,定期监测预警。江西省建立儿童青少年电子视力健康档案,每学期开展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筛查,及时更新筛查结果,完善“医院—学校—家长—学生”视力健康实时监测与预警的多点互联机制。江苏省南京市与南京医科大学健康江苏建设与发展研究院合作建设眼健康教育、监测预警、综合干预、跟踪管理一体长效防控大数据平台,追踪儿童青少年视力变化,开展视力低下规范化筛查、预警、防治工作。天津市北辰区开展“儿童眼保健惠民行动——辰光行动”,对4万余名学生进行眼病筛查,筛查结果直接上传到儿童眼保健系统,将结果呈阳性的学生信息及时反馈给学校和家长,切实做到早干预早治疗。河北省石家庄市建立7个视力防控基地,面向主城区30万中小学生,每年开展4次视力筛查,同时建立学生视力健康信息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开展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筛查和数据分析。辽宁省鞍山市、沈阳市等地成立中小学生视光中心,每年开展学生健康体检,建立学生视力监测档案,对不同视力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和管理。北京市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建立视力检查、复查、干预、追访机制,每年为各年龄段幼儿进行视力普查,针对视力不良幼儿,向家长发放矫治单与健康教育双回执,确保幼儿视力情况得到重视和干预。
推进阳光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天津市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工程,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化课外锻炼,中小学校每天安排不少于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云南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结合地域特色,自编自导民族舞蹈、民族健身操,切实丰富大课间活动的载体和形式。浙江省将体育课、班级体育活动、大课间活动和两次眼保健操时间纳入课表,进一步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导向。重庆市南川区在全区135所中小学开展体育艺术全员活动,各学校每年举办一次运动会(体育节)、艺术节,并将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学校综合目标考核,确保学生参与率达100%。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鲁北二校和乌额格其学校坚持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加强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保证每天两次眼保健操,坚持早锻炼后组织学生进行5分钟远眺、晚自习后进行5分钟仰望星空。
加强硬件建设,改善视觉环境。北京市投入1.1亿元完成全市1278所中小学、35058间教室和黑板照明的标准化改造。重庆市统筹安排“改薄工程”项目资金,推进改教室照明、改课桌椅和加强健康教育工程,优化学校教学卫生环境,加大学校卫生保健室建设和设施设备配备。广东省广州市市、区两级财政统一出资,按优先改造和深化改造两个阶段对全市中小学校教室开展设备更新、线路改造、电力增容等,确保各学校教室照明条件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要求中小学、幼儿园按规定配备与学生身高相符合的课桌椅,合理摆放课桌凳间距,按要求安装标准黑板等教学教具条件。四川省攀枝花市实施免费作业本政府采购制度,每年分别按每生30元、40元的标准为小学生和初中生采购“防近视作业本”,2018年投入各级财政资金360万元,为全市近11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采购“防近视作业本”。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三年投入800余万元改善教学条件,积极创设良好的视觉环境和标准化的硬件设施,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全区学校设施设备进行检测,全区中小学3.3万余套课桌椅、844间教室采光、教室照明度和标准化黑板配备全部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学定期对教室的采光、照明、课桌椅配备等情况进行检查,每学期保健室根据学生身高列出学生相应的课桌椅号,班主任定期为学生调换座位,及时调整学生用眼距离。
注重家校联动,形成防控合力。黑龙江省动员家长参与防近工作,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反馈学生视力检测结果等形式,做到家校协作无盲点、防控过程无空白,形成学校、家庭共同关注学生视力的局面。天津市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平台,向学生家长宣传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家长带动和帮助孩子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不良读写姿势。浙江省杭州市大关小学开展“和电子产品保持适当距离”家校联合行动,提出“15分钟歇一歇,一天不超1小时”的假期电子产品互动口号,家长严格监督孩子电子产品使用时间,确保孩子不迷恋网络游戏。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学每年开展“送健康”主题教育活动,连续七年为学生和家长送上健康读本,向家长发放倡议书、宣传资料,促进家校形成合力,全方位维护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辽宁省鞍山市建立微信公众平台,依托专业机构开展现场咨询,对家长开展防近知识科普,指导家长建立精准的近视防控理念。
强化考核激励,夯实工作责任。山东省将降低学生视力不良率纳入对全省17市党政主要领导考核内容,对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不能逐年降低的市县级政府和学校进行问责。浙江省将学校开展健康教育、课间操和眼保健操活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学校卫生室建设和专业人员配备情况等纳入“健康浙江”考核指标体系,以考核促工作推进。云南省启动实施“卫生监督校园行动计划”,每年对桌椅达标情况、教学环境采光照明情况等有关视力健康的情况进行专项督查,联合卫计部门对学校进行现场检测,并将督查情况通报全省。江苏省扬州市将对眼健康在内的学生体质提升纳入对各县(市、区)政府的年度目标综合考评,同时将视力监测作为每年对各县(市、区)义务教育学生体质必测项目,将排名结果列入对各县(市、区)政府、教育部门和市直各学校年度综合考评,对测试排名靠前的进行表彰奖励。四川省资阳市创新考核方式,建立“立体式”综合目标考评体系,坚持把培养学生正确的读写姿势、预防近视和用眼卫生、改善教学设施设备采光条件、强化体育锻炼等工作分别作为评课、班主任工作、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年终目标考核内容。北京市密云区将防近工作纳入学校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建立表彰机制,对工作突出的学校和个人给予奖励,实行视力不良警示制度,对达到预警级别的学校提出警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