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特辑〔2019〕第2期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2018年12月5—6日,甘肃召开了全省教育大会,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工作,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西部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大会基本情况
甘肃省教育大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分析甘肃省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要求各级各方面统一思想、扎实工作,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铎主持会议并讲话,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教育部有关负责同志分别讲话。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兰州大学负责同志出席会议。省委省政府各部门和单位,各市州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教育局局长,省内高校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二、大会主要成果
会议讨论形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甘肃教育工作“五个并重”的发展思路。
(一)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要坚持提高站位与加大保障并重
全省要提高站位,深化对教育事业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惠民生、谋未来的理念,难度再大、财力再紧张,也要全力支持和保障教育发展,始终做到在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事业,在财政资金上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在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需要,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坚持以德为先与全面发展并重
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下功夫”要求,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重视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加大各类学校相关设施配备和场地建设,开齐开足体育课,配齐配强音乐、美术等美育教师。
(三)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步伐要坚持提高质量与补齐短板并重
要统筹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把控辍保学和移风易俗、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抓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各项资助政策的落实,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在强化基础保障的同时促进质量提升,努力提高全省教育发展整体水平。
(四)深化教育改革要坚持激发内生动力与借鉴成功经验并重
既要积极作为,也要稳扎稳打,出台改革举措必须慎之又慎,坚持从甘肃实际出发,多调查、多研究、多论证,多听取学生、家长、老师和学校方方面面的意见,多借鉴外省区的成功经验,成熟一个推出一个,确保教育改革平稳有序落地。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坚持培养管理与关怀激励并重
各级教育部门要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办好师范教育,完善优秀乡村教师培养和补充机制,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要提高教师待遇,改善乡村教师生活条件,确保所有县教师工资水平高于、至少是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水平。要通过适度增加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
三、下一阶段工作重点
(一)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科学规范发展学前教育。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供给,细化完善《甘肃省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7—2020年)》,制定化解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等热点问题工作实施方案,启动学前教育条例立法工作。
2.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进一步完善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和资助政策,着力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多渠道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提高乡村义务教育办学质量,加快扩大城镇学校学位供给。加快完善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坚决拆除各类“暗门槛”“软门槛”,坚决杜绝各种“乱收费”。出台并严格落实引进人才、驻甘部队等人员子女入学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认真组织实施好“县管校聘”制度。着力加强乡村学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改善民族地区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制定深度贫困地区“两类学校”布局规划。
3.稳步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和质量。进一步提升高中阶段教育办学水平,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促进普通高中与中职教育协调发展,提升高中阶段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和发展水平,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高考综合改革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
4.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着力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不断优化全省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加快建立高等教育分类管理体系,实施甘肃省高等学校“双一流”特色建设工程。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强化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大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兰州大学榆中校区为支点,坚持科学规划,从宏观规划设计到微观落地建设,都要紧扣“生态”和“创新”,生态方面要突出田园、花园、校园、家园“四园”;创新方面要体现科创、文创、创智、创造“四创”,打响生态创新城品牌。
5.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加快改善职业教育基础条件,实施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高水平高职学校与专业建设计划。持续加强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加快国家职业教育助推城镇化试验区建设。精心打造一批县级职业教育培养培训通用平台,推动校企深度合作,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要发展好特殊教育,办好继续教育,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扶困助学机制。
(二)不断提高教育事业发展保障水平
1.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健全各级教育预算拨款制度,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加强对公共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管,加大对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调动社会力量投入和支持教育,健全教师保障体系。
2.进一步提升依法治教能力。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加快完善与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相配套的教育法规、规章、制度,加强依法治校,把法治教育纳入各级各类教育体系。
3.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高等教育简政放权,积极探索高校人员编制总量管理,创新监管方式,以实行分类管理为突破口,实施差别化扶持政策,全面深化教育评价机制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
4.进一步强化校园安全管理。加强平安和谐校园建设,抓好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加大校园欺凌、“校园贷”等不良现象的整治和打击力度,加强校车安全管理,扎实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