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

江苏省聚力高中阶段教育高质量发展

——“写好教育奋进之笔行动”系列之二

2019-06-27 来源:教育部收藏

教育部简报〔2019〕第3期

  江苏省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着力写好“教育奋进之笔”,倾力打造2018年全省教育重点工作的“得意之作”,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布实施《江苏省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计划》,聚焦特色多样发展,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深化内涵建设、创新育人模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推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增量提质。

  发布需求缺口预警,扩大高中教育资源。针对学龄人口增长、高中教育资源紧张问题,启动教育资源盈缺情况预警。组织专门机构科学测算2019年、2020年教育资源需求情况,发布全省及13个设区市高中教育资源分级预警报告,对资源缺口超过20%的发布红色预警。指导各地基于需求测算和预警,精准调整本地区高中教育资源规划布局。召开省级和各市教育资源建设推进会,明确高中教育发展目标要求、年度任务和落实举措,启动综合高中建设,加强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十三五”以来,全省新建改扩建高中学校近120所,新增高中学位5万多个。

  建立以评促建机制,推进优质多样发展。强化办学标准引领作用,修订完善普通高中评估标准,调动地方创建优质高中积极性,引导高中学校多样化和特色化办学。目前全省共建成优质高中466所,占普通高中总数的82.6%。在完成公办中职学校评估基础上,启动现代化示范职业学校和优质特色职业学校评估,鼓励中职学校在校企合作、专业群、双师型队伍、智慧校园和学校文化等方面改革创新。共认定现代化示范职业学校49所和优质特色职业学校9所,两者总数占全省中职学校的四分之一。

  启动高水平高中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全面启动高品质示范高中创建工作,着力遴选培育一批具有科学理念、优质师资、优秀课程、特色文化和高效管理的高中学校。鼓励有条件的高中率先建设,在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创新育人模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创造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为普通高中发展提供样本;所有学校均按高品质高中建设要求,对标找差、加强建设,推动办学品质大幅提升。目前全省高中学校已有20所制订高品质示范高中创建规划并申报评审。启动实施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重点创建50所扎根江苏、引领全国、世界水平的一流中职学校。

  创新课程基地建设,探索育人方式转型。从2011年起每年安排5000万元财政经费,重点支持50个左右学校开展高中课程基地建设,在教学环境创设、教与学方式改革、课程资源建设、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以项目化手段调动区域和学校推进教学改革的主动性。成立省课程基地建设指导中心,组建涵盖自然科学、技术、生命健康、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的课程基地九大联盟,全程开展跟踪视导,探索课程教学领域内的重大和前瞻性问题,不断凝练新形势下课程教育改革的新经验,让课程基地成果为所有学校共享。目前已建成普通高中课程基地370个,覆盖全省60%以上的优质高中。

  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推动课标落地落细。成立10个学科课题组,对修订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比照研究,及时调整课程方案和部分学科课程内容。调整2018级高一课程教学内容,实现新老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有机衔接、平稳过渡。安排1500多万元财政专项经费,组织18个班次1.2万余人参加新修订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培训。加强师资配置和学科教室建设,研究制订高中走班选课指导办法。组织开展高中学生发展指导与生涯规划教育重大课题研究,并选择部分地区和高中学校先行开展试点。建设与国家标准互补递进、具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制订74个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294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开发完成80个专业技能教学标准。

  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促进科学公平选才。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目标要求,结合江苏实际,研究出台《江苏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选择性考试成绩以分数呈现,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减轻学生过重考试负担和课业负担。深化统一高考考试科目改革,采取“3+1+2”模式:统考科目为语数外3门,不分文理,使用全国卷;选择性科目由学生根据高校选科要求,结合自身特长兴趣,首先在物理和历史中选择1门,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选择2门;总分值设置为750分,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研究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自我认识与生涯规划等六方面,客观记录学生学习成长的主要经历和典型事例,引导学校科学评价、综合评价。完善“知识+技能”的中职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积极试行技能统考,推动学校进一步重视实践教学。2018年,4万多名学生参加11个专业类技能考试,分类考试机制进一步健全。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