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

南昌大学强化“三个全覆盖” 着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教育系统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系列之三

2020-09-21 来源:教育部收藏

教育部简报〔2020〕第14期

  南昌大学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的重要决策部署,深入落实教育部和江西省有关工作要求,着力强化就业服务、就业宣传和就业指导三个全覆盖,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优化网络招聘流程,加强特殊困难群体帮扶,千方百计把疫情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降到最低,努力确保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强化就业服务全覆盖,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多次召开学校党委常委会,推进校院两级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压实工作责任。学校主要负责同志带队走访赣籍企业,深化校企合作、推介毕业学生;主持召开就业创业工作推进会,部署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积极参加“我为毕业生带岗”活动,拍摄短视频,推介岗位招聘信息。建立学校统一部署、学院组织落实、班级具体实施的就业工作联动机制,推动形成学院党政共管、各系协同配合、毕业班辅导员抓细抓实的“三级联动”学院工作机制。发动全校力量,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确保疫情期间用人单位招聘需求不萎缩。加强校地、校企合作,与上海、绍兴等地人力资源部门合作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与南昌市人社局合作承办疫情以来江西首场高校线下招聘会暨留赣就业南昌大学专场招聘会,共有60家企事业单位参加,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需求人数5300余人,达成签约意向近500人;多次邀请校友企业招聘毕业生,邀请校友直播送岗位、送指导。逐一联系并邀请8400余家用人单位开展线上招聘活动,截至目前,共有3000余家用人单位开展线上招聘,累计提供岗位1.6万余个,需求人数35万余人。联合“云就业平台”举办4场线上视频双选会,遴选880余家优质单位参会,提供岗位3800余个。深挖校内岗位,为毕业生提供近千个教学、科研和卫生系列岗位。创新便捷就业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网上招聘和视频面试,提升就业服务效率和效果;与第三方公司合作开发集面试、签约、打印三方协议等功能于一体的网上签约系统,实现毕业生事务网上“无接触”办理;利用“微就业”平台为毕业生提供精准化岗位匹配服务;通过信函、传真、网络、快递等方式为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不断简化和优化就业流程,减少毕业生流动。

  强化就业宣传全覆盖,增进毕业生就业认知。多措并举加大毕业生就业政策宣传力度,使就业政策宣传覆盖所有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一步促进广大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了解政策、掌握政策、运用政策。通过各类平台发布“24365校园招聘服务”活动专场招聘信息及校园招聘岗位信息,周均向毕业生推送招聘信息20余条,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用好用活“NCU就业在线”就业微信公众号,开设“疫情严防控——校招线上行”专栏,及时推送就业创业政策、招聘会信息和优质企业岗位需求信息等。截至目前,关注学生2.7万余人,每周访问量1.6万余人次,信息阅读量超78万人次。及时发布《致全体毕业生的一封信》《致用人单位的一封信》《致校友们的一封信》,宣传学校疫情防控期间就业工作不停歇做法。创新就业信息宣传方式,推进就业招聘信息进校园电子屏、进学生宿舍楼终端、进学生手机终端,使就业政策宣传由点到面、层层覆盖。加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帮扶政策宣传,制定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工作方案,精准推进就业帮扶。

  强化就业指导全覆盖,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推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师资融合、内容融合和实践融合,纳入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安排2个学时的实践教学环节。将抗疫先进事迹有机融入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教育,组织学校援鄂最美“逆行者”将战场变成课堂,在抗疫一线对大学生进行指导,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选聘优秀企业家、创业者、人力资源负责人、校友和政府部门负责人等担任校外就业创业导师,为学生讲授职场经验、介绍行业发展及趋势。打造由就业指导人员、思政课骨干教师、校外就业创业导师组成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开展就业指导师资培训线上讲座,努力提高教师就业指导能力。强化职业测评及结果运用,与第三方教育集团合作,开通职业测评系统,覆盖所有大一本科生;开通求职强化系统,覆盖所有本科、研究生毕业生。就业指导老师及时分析学生的测评结果,通过召开线上主题班会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提供就业咨询与答疑服务3500余人次。建立就业监测系统,按照“分类指导、动态管理、精准施策”的原则,动态掌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完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档案,发放就业困难专项资助和临时困难、助学流量、餐费等专项补助,通过谈心谈话、一对一指导、个体咨询、重点推荐等措施,加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尤其是湖北籍贫困生的就业帮扶和指导,确保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顺利就业。

(责任编辑:姚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